南京市促进智能电网发展实施意见 市经信委 2017年1月、为加快建设安全可靠,开放兼容、互联互动 清洁环保 经济高效的智能电网,推动能源生产.消费 技术和体制革命 现就促进我市智能电网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先进高效.清洁环保,开放互动,服务民生,全面体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要求。加强统筹协调.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全面提升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实现清洁能源充分开发完全消纳 构建开放友好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南京建设、为南京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强保障.二.建设目标 到2020年、全面建成电网安全可靠 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友好互动、运行高效经济。电能清洁环保的坚强智能电网。有效落实 两个替代 满足多元用电需求,带动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电网装备体系 持续助推城市经济发展,电网安全可靠、构建安全高效 结构清晰.功能明确,可靠灵活,各电压等级电网合理衔接的坚强网架.使电网具备大规模远距离能源消纳能力。安全可靠优质的电力供应能力以及分布式清洁电源灵活接入和全额消纳能力.系统开放兼容.提升电网接入的友好性、使电网具备高渗透率清洁能源的接入能力,实现各类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多样性负荷的。即插即用。积极采用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主动响应、主动管理等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高度协同各类电源和与负荷的有序运行、服务双向互动,依托 互联网。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并应用供需互动用电系统。提升需求侧管理水平。方便用户节约能源、实现电力节约和移峰填谷,适应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 储能等多元化负荷及时接入。打造清洁.安全 便捷,有序的互动用电服务平台,运行高效经济 提高电网智能调控、经济运行。安全防御能力 提升电网在高渗透清洁能源和多元负荷接入条件下的运行安全性,控制灵活性。调控精确性。供电稳定性,有效抵御各种严重故障,高度协同各类型电源与负荷的有序运行 实现电网整体经济高效运行、电能清洁环保,构建安全高效的输电网.提升电网接纳区外清洁能源比例,构建可靠灵活的主动配电网 实现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全额接入和消纳。推动分布式光伏。微燃机,余热余压余气综合利用等多种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广泛接入 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能源结构持续调整,三,重点任务,一。加强能源互联互补。1、加强网架协调互联.加快区外来电通道建设 构建以1000千伏特高压电网为支撑、以500千伏双环网为骨干,各级电网协调互联的坚强电网网架。加大引入区外来电力度,提升区外清洁来电比例。推进南京一次能源结构的持续优化,加快推进1000千伏特高压配套工程,500千伏秋藤变等工程建设.到2020年,实现区外清洁来电量增长60、2。构建多能互补体系.鼓励在城市工业园区、商业园区 等区域 开展能源综合利用工程示范 以光伏发电.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为基础、应用储能。热泵等技术,构建多种能源综合利用体系。开展江北新区能源互联网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 示范区建成多种能源优化互补的综合能源供应体系,二 积极接纳清洁能源。1、加快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积极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其他电源、电网的有效衔接 依照规划认真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保障性收购制度、解决好无歧视,无障碍上网问题.提高系统消纳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单位建设分布式屋顶光伏。结合农业资源开发 有序发展农业渔光互补地面集中光伏电站、与废弃物综合利用相结合、开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秸秆发电以及沼气发电项目建设,开展浦口新城医疗中心.禄口国际机场等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至2020年,全市新增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30万千瓦以上,新增生物质利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8万千瓦以上,新建10个以上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2,全面提升新能源控制运行能力,推广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及调度运行控制技术.推广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与电网协调优化运行技术、增强服务和技术支撑,平抑新能源波动性.推广具有即插即用.友好并网特点的并网设备、满足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广泛接入要求.加强新能源优化调度与评价管理、提高新能源电站试验检测与安全运行能力。建设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 实现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持续全额消纳,三 构建智能互动体系。1,构建、互联网 智能电网互动应用体系,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通信和智能控制技术 探索云计算,大数据 物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应用、逐步构建,互联网、智能电网互动应用系统,促进电力流,信息流与业务流的深度融合,满足电网广泛互联,信息开放互动需求。充分利用。智慧南京 市民和企业服务智能门户.整合电网企业数据和用户用电数据。开展基于,互联网 用电互动服务平台建设,搭建电力服务与社会公用事业服务融合桥梁.推行停电信息在线查询 客户故障在线保修等服务,不断提升电力服务保障水平 充分满足.互联网,背景下用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2.深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推广智能计量技术应用,完善多元化计量模式和互动功能。加快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支持需求侧管理预测分析决策.信息发布.双向调度技术研究应用.探索灵活多样的市场化交易模式,建立健全需求响应工作机制和交易规则、鼓励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实现与电网协调互动、汇聚整合全市电力各项数据,依托智慧南京大数据平台 深化电力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开展引导企业和居民进行能效管理,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优化运行等方面应用,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1,提升输电网安全供电能力,积极应对节能减排。深入分析特高压区外来电对全市电网电源布局优化的影响 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加强架空杆线下地改造 努力建成分区清晰 结构稳定 容量匹配、互联互通的输电网络.加强新型材料在输变电设备中的应用。加快建设智能变电站,推广国际先进的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等技术 提高动态输电能力和系统运行灵活性。推广应用输变电设备状态诊断 智能巡检技术 建立电网对自然灾害的自动识别,应急、防御和恢复系统.2.加强智能配电网建设。建设新一代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加快配电自动化建设,开展高可靠性配电网供电示范区建设.鼓励发展配网柔性化,智能测控 自愈控制等主动配电网技术.充分满足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等设备的接入要求,开展智能配电网建设.提升配网运行效率和精益化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小城镇,中心村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大农村电网投资力度。至2017年,实现全市配电自动化全覆盖、全面建成网架坚强。结构合理、装备优良、安全可靠 开放互动,电能优质的一流配电网 至2020年,建成江北新区高可靠性配电网供电示范区。五,有效落实节能减排。1、加快实施电能替代。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倡导能源消费新模式。优化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加快推广港口岸电技术、部署新型船舶岸电供电设施、建设岸电智能化管理系统.推进岸电入江,空港陆电 油机改电等新兴项目建设 大力推广电锅炉。电窑炉,轨道交通。电蓄冷.热泵等电能替代技术.开展江北新区水源热泵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燃煤自备电厂升级替代、至2020年,实现全市港口岸电全覆盖 2、加快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推广电动汽车有序充电 电动汽车入网及充放储一体化运营技术 鼓励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示范应用 加快建设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服务网络、建设车网融合模式下电动汽车充放电智能互动综合示范工程。开辟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绿色通道、打造 10分钟便捷充电服务网。在江北新区核心区 江宁清水亭西路等地区试点开展充电塔建设.六 满足多元用电需求,1。开展智能用电技术应用推广,建设以用电信息采集、需求响应。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充电.智能家居为特征的智能小区.智能楼宇.智能园区,探索光伏发电等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 推动用户侧储能应用试点.推进电、水 气。多表合一 信息采集建设。建立面向智慧城市的智慧能源综合体系。建设智能电网综合能量信息管理平台、支撑 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建设行动计划,到2020年。实现电、水.气,多表合一.信息采集接入10万户、2 加强信息通信支撑。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构建一体化信息通信系统和适应海量数据的计算分析和决策平台、整合智能电网数据资源 挖掘信息和数据资源价值。全面提升电力系统信息处理和智能决策能力 为各类能源接入 调度运行,用户服务和经营管理提供支撑、结合南京无线宽带政务专网。开展电力4G无线专网建设。提高终端通信接入平台的经济性和灵活性.提升电力通信对于智能电网业务的统一承载能力,安全防护能力和专业管理水平,优化现有骨干传输网网络节点,确保业务信息交互可靠畅通 在溧水地区,江北新区等区域试点开展电力4G无线专网建设,七,创新智能电网发展模式,1、创新发展智能电网技术装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研发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相关技术研发平台的资源 创新发展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关键技术装备.大容量输电技术 智能电网先进技术装备、电力储能及新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等智能电网装备制造产业,推进智能电网装备产业向高端化.国际化 智能化迈进 建设全国一流的智能电网产业基地.打造千亿级产业.到2017年。智能电网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00亿元,到2020年达到1500亿元 2 创新发展智能电网商业模式 鼓励智能电网商业模式创新。探索构建多方共赢的市场运作模式 探索互联网与能源领域结合的模式和路径,鼓励将用户主导.线上线下结合。平台化思维。大数据等互联网理念与智能电网增值服务结合 开展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服务 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储能协调运行 智能用电一站式服务、虚拟电厂等重点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示范,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协调。以智能化作为电网建设的主攻方向,纳入全市能源和电力发展规划。统筹安排 扎实推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密切合作,高效联动、适应智能电网建设系统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要求、研究落实支持智能电网发展的财税。科技、人才等扶持政策 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智能电网建设重大问题,督导电网企业落实责任。营造高效顺畅的建设改造环境 并按照有关规定加强监管.组织开展智能电网市级试点示范工作,抓好试点地区和示范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加快智能电网的普及,二.加大投资力度。拓宽智能电网建设资金渠道 发挥各级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带动企业与社会资金投入 扩大投资规模 形成支持智能电网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设立市级智能电网发展专项资金 支持储能,智能用电,互联网。智慧能源等重点领域示范项目和产业发展,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套电网工程给予适当补贴,促进智能电网新技术的应用,促进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制、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适合智能电网发展的融资方式和配套金融服务.支持智能电网相关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多种手段拓展融资渠道。三。完善配套政策。结合不同地区智能电网综合示范项目、鼓励探索灵活电价机制 提供能反映成本和供需关系的电价信号,引导用电方,供电方及第三方主动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发挥政府组织作用和协会、商会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形成统一规范的技术和产品标准.推动智能电网健康快速发展,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 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开放共享的智能电网科技创新体系、附件。南京市智能电网2016。2020年建设项目,建设领域建设内容建设年限加强能源互联互补江北新区能源互联网示范区工程建设2017、2020安澜,三汊湾、秋藤.秦淮、1000千伏特高压南京站配套工程 等500千伏骨干网增容改造2017.2018积极接纳清洁能源分布式光伏.风电,冷热电三联供建设2016。2020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工程2016负荷虚拟同步机示范工程建设2017、2018构建智能互动体系基于,互联网、的用电互动服务平台建设2016、2017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网络智能云平台建设2017.2018电力大数据分析与应用2017.2018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秦淮,滨南.秋藤.绿博园、莫愁 钟山,金城。高桥。大校场等220千伏线路通道建设2017.2019智能变电站建设2016 2020配电自动化全覆盖工程2016,2017铁北220千伏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 工程2016有效落实节能减排,岸电入江,项目2016、2020新型节能技术示范应用。江水源热泵。冰蓄冷装置、2016。2020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2016,2020满足多元用电需求智能小区、智能楼宇,智能园区建设2016,2020电 水.气。多表合一.信息采集建设2016 2020电力4G无线专网建设201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