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源 更多>
  • 黑龙江省西餐宴会服务规范 DB23/T 2727-2020
  • 哈尔滨市权限内建设项目(含辐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办理规范 DB2301/T 60-2020
  • 大庆市建设用地审批规定 2012年
  • 黑龙江省轮胎仓库火灾扑救行动指南 DB23/T 2674-2020
  • 黑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 DB23/ 1270-2019
  • 哈尔滨市排污许可证核发办理规范 DB2301/T 59-2020
  • 大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2023年
  • 黑龙江省制止不正当价格行为和牟取暴利条例(修正)
  • 黑龙江省实施《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细则
  • 黑龙江省养老机构照护等级划分 DB23/T 2690-2020
黑河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保证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最大限度地减少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保障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粮食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构建和谐黑河提供气象保障服务,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黑龙江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黑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黑龙江省暴雨灾害应急联动机制。和。黑龙江省暴雪灾害应急联动机制,等有关法律法规,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黑河市范围内暴雨,暴雪 寒潮、大风 沙尘暴 低温。高温,干旱。雷电 冰雹 霜冻、冰冻,大雾。霾等气象灾害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因气象因素引发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其他灾害的处置,适用有关应急预案的规定,1,4.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 全面加强应对气象灾害的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高效原则,实行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相结合、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防御标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各项应急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坚持依法规范.协调有序原则,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职责,做好气象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加强各地.各有关单位的信息沟通,做到资源共享、并建立协调配合机制,使气象灾害应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运转协调,坚持分级管理 属地为主原则,根据灾害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对气象灾害实施分级管理 灾害发生地政府负责本地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组织机构及职责,2.1.市级应急指挥机构组成,2 1、1 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和成员单位负责人组成 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 市气象局局长任副指挥长.气象灾害发生后 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可根据需要,在事发地设立气象灾害现场应急指挥部,2.1。2。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 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办公室主任由市气象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发生大范围气象灾害并造成重大危害时 由市政府决定启动相应的应急指挥机制 统一领导和指挥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暴雨引发的江河洪水.山洪灾害,渍涝灾害和干旱引发的干旱灾害等水旱灾害。由市防汛抗旱部门指挥应对工作 暴雪 霜冻,冰冻.低温.寒潮严重影响交通、电力.能源,通信,重要工业品保障 农牧业生产 城市运行等方面,由相关职能单位负责协调处置工作,高温,沙尘暴、雷电 大风 冰雹,大雾、霾等灾害由市政府启动相应的应急指挥机制或建立应急指挥机制负责处置工作、并接受省政府有关单位的指导.2、1.3。成员单位 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包括,市气象局、市农委.市水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城乡建设局 市工信委。市林业局。黑河水文局,市安监局、市卫计委 市环保局,市公安局 黑河海事局.国网黑河供电公司、黑河机场分公司 黑河铁路 集团。公司。市保险行业协会,黑河无线电管理处。中国移动黑河分公司 中国联通黑河分公司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黑河分公司。黑河日报社.黑河广播电视台,市商务局,市旅游委,2.2,县级应急指挥机制,县级政府要建立相应的应急指挥机制,在市政府启动相应的应急指挥机制后.县级政府要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组织做好应对工作。并由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指导、2,3 应急指挥场所,2 3.1.基本应急指挥场所 基本应急指挥场所设在市气象局 在市气象台建立指挥系统、通过气象通信网络指挥全市气象灾害应急工作.2、3 2,机动应急指挥场所 机动应急指挥场所设在气象灾害应急指挥车,移动气象台,上,在灾害发生地.通过车载指挥系统进行现场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指挥.3 监测预警。3.l、监测预报 3,1,1.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各有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快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 气象卫星工程.水文监测预报等建设。优化加密观测网站,完善监测网络 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体系。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 3 1.2,信息共享,气象部门要及时发布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信息.并与公安、民政、环保.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教育,水务,农业.工信,卫生计生,安监,林业,电力,通信等单位建立相应的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联动机制.实现相关灾情。险情等信息的实时共享、水文 林业,交通运输等单位要将气象监测信息实时提供给气象部门进行共享,3,1,3,灾害普查,气象部门要建立以社区,村镇为基础的气象灾害调查收集网络 组织气象灾害普查 风险评估和风险区划工作 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3,2、预警信息发布.3 2,1 发布制度.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遵循,归口管理,统一发布.快速传播。的原则,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由气象部门负责制作并按预警级别分级发布,其他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制作和向社会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3。2 2,发布内容.气象部门要根据各类气象灾害的发展态势。分析确定预警信号级别.预警信号级别分别用红、橙。黄 蓝4种颜色标示,红色为最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内容包括.气象灾害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3,2。3,发布途径,建立和完善公共媒体.短信群发系统等多种手段互补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同时,通过广播电视 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有线广播等媒体及一切可能的传播手段,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涉及可能引发次生、衍生灾害的预警信息,要通过有关信息共享平台向相关部门发布 各级政府要在学校。机场 车站。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重要道路和易受气象灾害影响的桥梁.涵洞、弯道、坡路等重点路段,以及农牧区。山区等地建立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渠道.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 对老.幼 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 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气象部门在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前.要及时通知相关地方和部门,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前进行公告 3.3,预警准备,各地,各有关单位要认真研究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灾害发展趋势.有关责任人员要及时上岗到位.组织力量深入分析。评估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尤其是对本地 本单位风险隐患的影响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落实抢险队伍和物资,做好启动应急响应各项准备工作,3 4,预警知识宣传教育,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要做好预警信息的宣传教育工作 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 互救能力、4.应急处置、4,1、信息报告。各有关单位要按职责收集和提供气象灾害发生 发展、损失及防御等情况、及时向当地政府或相应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逐级向上报告 特别重大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4,2 响应启动.当气象灾害即将发生或已发生时,由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建议,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发布应急响应启动命令 按气象灾害程度和范围及其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类别.各有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和相应预案启动应急响应 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分别发布不同预警级别时、要按照最高预警级别灾种启动应急响应,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均没有达到预警标准 但可能或已经造成损失和影响时、要根据不同程度的损失和影响 在综合评估基础上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4、3、分部门响应.当气象灾害造成群体性人员伤亡或可能导致突发事件时 有关单位要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发改、公安.民政,工信,财政,交通运输、铁路,农业,林业,水务。商务。电力等有关单位要按照相关预案要求。做好气象灾害应急防御和保障工作。宣传.外事 教育。科技。城乡建设、广播电视新闻.旅游,法制等单位要做好相关行业领域协调。配合工作,军警部队以及民兵预备役、地方群众抢险队伍等要协助市政府做好抢险救援工作.气象部门在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后,要加强天气监测。组织专题会商。根据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情况 随时更新预报预警信息 并及时通报相关单位 依据各地,各单位需求提供专门气象应急保障服务。4 4 分灾种响应,当启动应急响应后 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值班 密切监视灾情.针对不同气象灾害种类及其影响程度、采取应急响应措施和行动,新闻媒体要按要求随时播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应急处置相关措施.4,4,1.大风,气象部门负责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大风预警信号及其相关防御指引、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教育部门要根据防御指引、提示.通知幼儿园,托儿所 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做好停课准备 避免在突发大风时段上学.放学、城乡建设、交通运输部门负责通知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单位做好防风准备.必要时采取停止作业措施,安排人员到安全避风场所避风.电力部门负责加强电力设施检查和电网运营监控,及时排除危险,排查故障,农业、畜牧兽医,水产部门负责根据不同风力情况发出预警通知。指导农业生产单位,农户和畜牧水产养殖户采取防风措施,减轻灾害损失,林业,畜牧兽医部门负责密切关注大风等高火险天气形势.会同气象部门做好森林草原火险预报预警,指导开展火灾扑救工作。各单位要加强本责任区范围内检查.尽量避免或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居民委员会.村镇。小区,物业等单位要及时通知居民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要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预案.灾害发生后,民政,气象等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4。4,2,暴雨、气象部门负责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暴雨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引,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 灾情严重时开展现场应急监测和预报服务工作.水务部门在进入相应应急响应状态后、负责组织防汛会商,开展洪水调度,堤防水库工程巡护查险。防汛抢险及灾害救助工作、会同有关单位协助组织转移危险地带和居住在危房内的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险,城乡建设部门应做好市政设施维护抢修及城市排水工作 加强积水严重区域的巡查警戒。防止发生交通意外和身处危险建筑内的群众受到伤害,督导建筑施工单位调整施工计划、灾情严重时。转移施工人员及物资设备 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 开放紧急避难场所、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教育部门要根据防御指引、提示。通知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停止室外活动,灾情严重时,采取停课措施.做好危险地域在校师生的转移安置工作,电力部门负责加强电力设施检查和电网运营监控 及时排除危险、排查故障,公安和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对积水地区进行实时监控巡查、设立警示标志,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及时修复水毁道路及交通设施,灾情严重时,适时封闭危险区域 并协助危险区域滞留人员疏散转移、农业部门要针对农业,养殖业生产搞好监测预警,落实防御措施.组织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地质灾害巡查。监测,预警工作.及时提供和交换地质灾害的气息次生。衍生灾害信息,配合有关单位组织危险区域人员转移避险,组织地质灾害的抗灾抢险工作。卫生计生部门做好相关疾病防御知识宣传教育 做好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商务部门启动生活必需品监测,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供求信息、必要时动用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或紧急调运商品调剂余缺,保障市场供应.旅游部门及时向旅行社,星级饭店.A级景区发布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监督其做好灾害防御工作。灾情严重时.监督关闭旅游景点,区.做好游客的转移安置工作及旅游景点,区、的抢险救灾工作、安监部门协调煤管。市场监督等单位.负责与灾害相关的高危行业生产安全预警工作、检查监督安全生产的落实情况。灾情严重时。采取限产.停产措施。发生灾害时、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和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安置工作。海事部门加强江上船舶航行安全监管 督促船舶安全系泊。防止船只走锚、灾情严重时,实施水上交通管制,督促运营单位暂停运营,民航部门做好重要设施防洪防渍工作,及时调整飞行计划 灾情严重时关闭机场。以确保飞行安全 同时做好滞留旅客的疏导安置工作,铁路部门应加强铁路沿线防洪薄弱地段的检查监控。组织铁路系统抢险救灾,及时恢复铁路运营 制定抢险救灾车辆调配方案,保证旅客运输和抢险救灾人员 物资的运输,通讯部门组织做好通信线路维护工作。保障通信畅通,保证各种气象信息传递 报送和救灾工作的通信线路畅通,广播电视新闻部门负责及时播发灾害监测、预警信息 遇有突发气象灾害 及时插播预警信息,做好气象灾害科普宣传及抢险救援的宣传动员和新闻报道工作,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要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预案,灾害发生后.民政.防汛抗旱。气象等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 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4,4.3,暴雪,冰冻.气象部门负责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暴雪 道路结冰等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引.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灾情严重时开展现场应急监测和预报服务工作。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加强城市供热工作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动员组织撤离可能因雪压倒塌的危旧房屋内的人员.督导户外施工单位停止施工.配合环卫部门快速清理城市道路积雪 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开放紧急避难场所。并为受灾群众和公路,铁路等滞留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救助,教育部门要根据防御指引,指示。通知幼儿园 托儿所。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停止室外活动,灾情严重时。采取停课措施、做好危险地域在校师生的转移安置工作.电力部门负责加强电力设备检查和电网运营监控 及时排查危险 排查故障.做好电力设施设备覆冰应急处置工作。公安部门加强道路交通实时监控,及时发布交通指引信息 指挥、疏导行驶车辆。必要时关闭易发生交通事故的积雪结冰路段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发布道路交通情况,及时组织力量或采取措施做好道路清雪和融冰工作,指导道路客.货运输企业调整运输计划.及时疏导滞留旅客,强运救灾物资。做好公路救援,抢险工作.农业部门负责组织对农作物,棚室栽培。畜牧业。水产养殖采取必要的防寒除雪措施 卫生计生部门做好相关疾病防御知识宣传教育,做好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 商务部门启动生活必需品监测。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供求信息,必要时动用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或紧急调运商品调剂余缺,保障市场供应,旅游部门及时向旅行社,星级饭店,A级景区发布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监督其做好灾害防御工作.灾情严重时 监督关闭旅游景点,区 做好游客的转移安置工作及旅游景点 区,的抢险救灾工作。安监部门协调煤管、市场监督等部门 负责与灾害相关的高危行业生产安全预警工作。检查监督安全生产的落实情况 灾情严重时。采取限产,停产措施、发生灾害时,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和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安置工作。民航部门负责做好机场除冰扫雪 航空器除冰工作.及时调整飞行计划、保障运行安全.灾情严重时关闭机场,做好滞留旅客的疏导安置工作,铁路部门应加强铁路沿线的巡视.组织铁路沿线除冰扫雪、保障铁路运营,及时通报预警信息及运营信息。必要时铁路停运 及时疏导滞留旅客 通讯部门组织做好通信线路除冰维护工作。保障通信畅通、保证各种气象信息传递。报送和救灾工作的通信线路畅通、广电 新闻媒体负责及时播发灾害监测,预警信息 遇有突发气象灾害、及时插播预警信息 做好气象灾害科普宣传及抢险救援的宣传动员和新闻报道工作,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要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预案,灾害发生后,民政。气象等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4。4.4。寒潮.低温.气象部门负责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寒潮,低温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引.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了解寒潮 低温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工作,民政部门负责采取防寒救助措施,开放避寒场所。实施应急防寒保障、特别对贫困户、流浪人员等要采取紧急防寒防冻应对措施,林业等部门负责对树木,花卉等采取防寒措施,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加强城市供热工作管理,以应对低温 寒潮灾害。农业,畜牧兽医 水产部门负责指导菜农和畜牧水产养殖户采取一定的防寒和防风措施 做好牲畜、家禽和水生动物防寒保暖工作,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加强低温寒潮相关疾病防御知识宣传教育.并组织做好医疗救治工作。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要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预案。4,4,5,沙尘暴、气象部门负责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沙尘暴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引.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 了解沙尘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工作。农业和畜牧兽医部门负责指导农牧业生产自救,采取应急措施帮助受沙尘影响的灾区恢复农牧业生产.环保部门负责加强对沙尘暴发生时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监测、发布空气质量信息,为灾害应急提供服务,交通运输,民航和铁路部门负责采取应急措施、保证沙尘暴天气状况下的运输安全。民政部门负责采取应急措施.做好救灾物资准备.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要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预案.4。4、6。高温。气象部门负责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引,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了解高温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工作、电力部门要注意高温期间的电力调配及相关措施落实、保证居民和重要电力用户用电 根据高温期间电力安全生产情况和电力供需情况.制定拉闸限电方案。必要时依据方案执行拉闸限电措施,加强电力设备巡查,养护.及时排查电力故障,城乡建设和水务等部门负责做好城市用水安排.协调上游水源.保证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建筑、户外施工等单位要做好户外和高温作业人员的防暑工作、必要时调整作息时间,或采取停止作业措施,公安部门负责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醒车辆减速。防止因高温产生爆胎等事故、卫生计生部门负责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高温中暑事件、农业,林业,畜牧兽医、水产部门负责做好指导服务工作,采取紧急预防措施.避免高温对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的影响、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要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预案 4.4。7.干旱、气象部门负责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引,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了解干旱影响,进行综合分析。适时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减轻干旱影响.农业、林业部门负责指导农牧户、林业生产单位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 减轻干旱影响,加强监控、做好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和扑救准备工作.水务部门负责加强旱情、墒情监测分析 合理调度水源、组织实施抗旱减灾等方面的工作.卫生计生部门负责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应对旱灾导致的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问题所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民政部门负责采取应急措施,做好救灾人员和物资准备.并负责因旱缺水缺粮群众的基本生活救助。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要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预案,4,4.8,雷电、冰雹,气象部门负责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雷雨大风.冰雹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引,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 灾害发生后,有关防雷技术人员要及时赶赴现场 做好雷击灾情的应急处置、分析评估工作。并为其他部门处置雷电灾害提供技术指导.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提醒、督促施工单位必要时暂停户外作业.电力部门负责加强电力设施检查和电网运营监控、及时排除危险。排查故障。民航部门负责做好雷电防护工作、保障运行安全、做好运行计划调整和旅客安抚.安置工作 农业部门负责针对农业生产搞好监测预警.落实防御措施 组织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各单位要加强本责任区范围内的检查,停止集体露天活动,居民委员会,村镇,小区。物业等单位要提醒居民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和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减少使用电器,相关应急处置单位和抢险单位要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预案,4.4、9。大雾、霾,气象部门负责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大雾和霾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引。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 了解大雾,霾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工作、环保部门负责加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发布空气质量信息、为应急提供服务,电力部门负责加强电网运营监控、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发生设备污闪故障.及时消除和减轻因设备污闪造成的影响,公安部门负责加强对车辆的指挥和疏导,维持道路交通秩序,海事部门负责及时发布航行通.警。告 加强船舶航行安全监管、民航部门负责做好运行安全保障.运行计划调整和旅客安抚 安置工作,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要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预案。4。5.现场处置,气象灾害现场应急处置由灾害发生地政府或相应应急指挥机构统一组织 各单位依照职责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包括组织营救.伤员救治。疏散撤离和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 及时上报灾情和人员伤亡情况,分配救援任务,协调各级各类救援队伍行动 查明并及时组织力量消除次生。衍生灾害 组织公共设施的抢修和援助物资的接收与分配等.4 6。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气象灾害发生地政府或相应应急指挥机构可根据气象灾害事件的性质 危害程度和范围 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气象灾害突发事件的处置.紧急情况下可依法征用 调用车辆.物资、人员等,气象灾害事件发生后,灾区的各级政府或相应应急指挥机构要组织各方面力量抢救人员、组织基层单位和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邻近的县级政府要根据灾情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对灾区提供救助、鼓励自然人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包括国际组织 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捐赠和援助 审计,监察部门要对捐赠资金与物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 4、7 信息公布,气象灾害的信息公布应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灾情公布由有关单位按规定办理,信息公布形式主要包括权威发布 提供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信息公布内容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种类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因灾伤亡人员 经济损失.救援情况等,4.8、应急终止或解除,气象灾害得到有效处置后 经评估 短期内灾害影响不再扩大或已减轻,气象部门要发布灾害预警信号降低或解除信息,启动应急响应的机构或部门要降低应急响应级别或终止响应。应急指挥机制终止响应须经市政府同意,5、恢复与重建,5。1、制定规划和组织实施.受灾地区的县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尽快组织修复被破坏的学校。医院等公益设施及交通,水务 电力,通信,排水、供热、输油,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使受灾地区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发生特别重大灾害,超出事发地政府恢复重建能力的,为支持和帮助受灾地区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市政府制定恢复重建规划,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5,2、调查评估,灾害发生地政府或相应应急指挥机构应组织有关单位.对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及气象灾害的起因 性质、影响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与总结,分析气象灾害应对处置工作经验教训 提出改进措施 灾情核定由各级民政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开展、灾害结束后.灾害发生地政府或相应应急指挥机构应将调查评估结果与应急工作情况报送上级政府,特别重大灾害的调查评估结果与应急工作情况应逐级报至省政府、5、3.征用补偿 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结束后,县级政府应及时归还因救灾需要临时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等.造成损坏或无法归还的,应按有关规定采取适当方式给予补偿或作其他处理.5 4,灾害保险 鼓励公民积极参加气象灾害事故保险 保险机构应根据灾情.主动办理受灾人员和财产的保险理赔事项.保险监管机构要依法做好灾区有关保险理赔和给付的监管工作。6。应急保障、通信管理部门及其运营商要采取措施、恢复灾区遭破坏通信线路和设施,确保灾区通信畅通、交通运输 铁路。民航等部门要完善抢险救灾 灾区群众安全转移所需车辆。火车、船舶、飞机的调配方案,确保抢险救灾物资运输畅通,工信 卫生计生部门要会同相关单位完善抢险救灾需要的救援装备,医药和防护用品等重要工业品保障方案、民政部门要加强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完善应急采购。调运机制.公安部门要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做好灾区治安管理和救助,服务群众等工作.农业部门要做好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调运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农业救灾物资,生产资料的储备,调剂和调运工作。各级政府及其防灾减灾部门应按规范储备重大气象灾害抢险物资.并做好生产流程和生产能力储备有关工作。财政部门要根据常年灾情和财政能力 编制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年度预算 并配合有关单位加强资金的监督和管理.7、附则、7.1,名词术语 7 1 1、暴雨,一般指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50毫米或以上 或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30毫米或以上的降水。会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7。1、2、暴雪.一般指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0毫米或以上、或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6毫米或以上的固态降水.会对牧业 交通运输、电力、通信设施等造成危害、7,1.3、寒潮、指强冷空气的突发性侵袭活动、其带来的大风、降温等天气现象、会对农牧业,交通运输 人体健康。能源供应等造成危害。7,1。4,大风 指平均风力大于6级,阵风风力大于7级的风,会对农业、交通运输.水上作业.建筑设施。施工作业等造成危害 7,1 5、沙尘暴.指地面尘沙吹起造成水平能见度显著降低的天气现象、会对农牧业、交通运输,环境。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7,1 6 低温.指气温较常年异常偏低的天气现象,会对农牧业。能源供应。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7.1,7 高温.指日最高气温在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现象 会对农牧业。电力 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7、1、8.干旱。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和空气干燥的天气现象,会对农牧业。林业。水利以及人畜饮水等造成危害,7.1,9、雷电 指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伴有闪电和雷鸣的放电现象。会对人身安全 建筑,电力和通信设施等造成危害。7.1.10。冰雹,指由冰晶组成的固态降水,会对农业,人身安全,室外设施等造成危害 7,1.11 霜冻,指地面温度降到零摄氏度或以下导致植物损伤的灾害,7,1。12、冰冻、指雨,雪,雾在物体上冻结成冰的天气现象,会对农牧业,林业,交通运输和电力.通信设施等造成危害、7、1,13 大雾,指空气中悬浮的微小水滴或冰晶使能见度显著降低的天气现象.会对交通运输。电力 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7,1.14 霾。指空气中悬浮的微小尘粒 烟粒或盐粒使能见度显著降低的天气现象.会对交通运输 环境。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7、2,预案管理,预案实施后。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修改和完善 部门职责或应急工作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和出现新情况,预案制定单位应适时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评估 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7,3 预案生效时间,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黑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黑河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黑市政办发 2014,65号。同时废止,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