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预案的通知哈政办发,2016、17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驻哈部队、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哈尔滨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预案,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10月19日、哈尔滨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切实加强我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 进一步提高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过程中的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能力 维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经济社会正常运行,1 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1,3适用范围、道路运输应急保障主要是指由下列突发事件引发的重要物资。旅客运输紧张。需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的应急运输保障、1.突发事件。包括发生自然灾害.洪水。地震。台风,泥石流、雪灾等。安全生产事故。主要是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重大疫情 重大伤亡救治等 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2。当所属公路,桥梁、航道及其附属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丧失正常使用功能、须迅速恢复、抢修,加固。以确保运输畅通的应急行动。3,交通运输部门本身所需的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包括市场供求或道路通行条件变化等原因.造成道路运输运力不足或正常运力不能按时到位。影响旅客或重要物资安全,及时运输。公路交通异常阻断,严重影响道路客货运输等情况下的道路运输应急保障,4,政府指令性任务或国防交通运输保障等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包括举行重大活动.国事会议,大型体育运动会、大型展览等,时的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或超出事发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处置能力的。或由市政府责成市交通运输局提供道路应急保障的.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全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组织机构由市,区县 市 二级组成,在同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开展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 2。1市级组织指挥机构组成。市成立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领导小组 负责市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主管交通运输的副局长和市交通运输局各副局长担任.市交通运输局各行业单位主要领导.局属各处室领导为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领导小组成员.2。2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组织指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制定市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预案、2,负责启动和终止市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预案响应.统一领导市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处置工作,发布调度指挥命令 3。根据需要.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联合行动方案。并监督实施 4,抓好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队伍建设,5,监督指导各行业部门应急工作运行情况,6,研究决定道路运输应急保障的其他重大事项,2 3各成员单位职责,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负责为应急保障车辆提供快速通道。市财政局负责提供应急储备,日常运转和应急处理所需必要工作经费.并做好资金使用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处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保障所辖公路应急车辆的顺利通行,市交通运输局航务管理处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全市所辖水路运输突发事件 客运码头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水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市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处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道路运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市交通运输局信息通信中心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局范围内各类突发事件的通信保障工作、以上各单位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设备、各单位的应急管理部门应做好应急物资 设备的统计和管理工作、2.4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运输局、办公室主任由市交通运输局分管应急工作的副局长担任.职责包括,1、负责应急管理综合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2。编制和修订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预案、3,收集.汇总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和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需求信息.做好预测。预警和应急保障工作、4 向领导小组提出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 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5,督促落实应急保障人员。车辆和设施设备、6,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基础数据库、7,开展应急保障综合演练和业务培训工作,8 承办市政府及交通运输局交办的其他事项,2、5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当启动市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时、成立现场应急指挥小组,现场应急指挥小组组长由市交通运输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突发事件牵头处置单位有关人员担任、具体职责为。1。贯彻落实应急保障领导小组对道路运输应急工作的批示 提出应急运输具体措施,2.指导监督应急运输工作.协调解决应急运输工作中的各项问题.3.确定现场通信方式、负责现场信息的采集和传递 4.掌握应急运输动态状况.及时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和结果,及时调整部署应急运输工作措施。5、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向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领导小组提出下一步应急行动的建议.6。完成有关管理部门和上级应急领导机构交办的其他任务,3,预警与预防机制.3。1信息监测与报告.3 1,1信息监测.1.地震。洪水 地质灾害.环境染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气象灾害等需要提供道路运输应急保障的事件分别由相关管理部门提供预警信息、2。道路运输量与运力信息 道路运输市场信息 公路阻断信息等由交通运输相关部门负责监测并提供、3。市政府或交通运输厅下达的道路运输应急保障信息、3 1.2预测 预警信息接收与分析。1,市交通运输信息中心负责与气象、地质,卫生计生、环保,水务、公安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与传输机制,2,市 区县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对接收的预警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判断其对道路运输的影响程度 预测道路运输应急保障的需求级别.3 2预警预防行动,市。区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其运管机构必须建立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和管理机制。编制应急保障预案,组织值班和应急备勤。建立。培训专 兼、职应急保障力量,配备相关技术装备、对各方面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分析和核实 及时确定和发布所辖区域道路运输应急保障的预警级别、领导和协调各有关方面开展预警预防工作,3,3预警支持系统。市交通运输局以局信息中心为主,建设交通运输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支持系统、建立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常规数据库.各有关单位提供有关数据和信息、支持 配合。交通突发事件常规数据库建设,4,应急响应。4,1应急响应分级、根据突发事件发生时对道路运输应急保障的需求程度或上级下达的保障需求。将道路运输保障分为,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 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级为最高级别。根据预警信息、进行分级响应、4、2分级响应、4 2、1.级响应、启动条件、1.当市行政区域内因突发事件.恶劣天气,其他运输方式阻断或运力不足等各种原因,大批人员或重要物资运输需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协调或紧急运力组织时。2、需要由市交通运输局组织提供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时 3、市政府。省交通运输厅指令需要提供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时,4 区,县。市。级政府出现突发事件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需求超出区,县 市。级保障能力,区、县.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出援助请求时,5,多个区、县、市 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启动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应急响应,可能出现运力紧张时。6.出现其他可能需要市交通运输局提供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情况时,响应措施,由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应急行动。必要时 向省交通运输厅请求支援或派出工作组进行指导应急行动,4,2、2,级响应、启动条件,1.当区、县,市,行政区域内因突发事件 恶劣天气,其他运输方式阻断或运力不足等各种原因 大批人员或重要物资运输需由区.县,市,级交通部门进行协调或紧急运力组织时、2、区、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接到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领导小组通知,需要提供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时,3,区、县、市,政府认为需要提供区,县.市,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时 4,出现其他可能需要区、县.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情况时、响应措施、由区 县.市,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应急行动。并向市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领导小组报告应急行动情况和结果、必要时。向市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领导小组请求支援或派出工作组进行指导应急行动,5。应急处置.5、1信息报告,5,1 1信息报告程序 级响应启动后.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领导小组应将进展情况及时报市交通运输局,并按照,零报告.制度,形成每日情况简报,市交通运输局及时将进展信息汇总形成每日应急保障情况简报。报市级突发事件处置指挥机构。市政府或省交通运输厅 级应急响应启动后、事件所涉及的区。县。市,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机构应当将进展情况及时上报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按照 零报告,制度,形成每日情况简报,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将进展信息汇总形成每日应急保障情况简报.报市交通运输局.并通报各应急工作组和成员单位 5。1.2信息报告内容.1.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背景情况,损害程度。防控和处理情况,2 应急物资需求情况,包括货物种类.数量。包装。作业地点.运输条件。运送时间 车型及吨位要求等。3,道路状况,损坏程度.并明确指出运输路径和备选路径.4,应急运输带队负责人和驾驶员等相关人员名单 联系电话,车辆类型 吨位,数量,其他支援装备和防护器具等配备情况以及备选方案等,5。请求上级或同级支援的具体要求 包括车型,吨位,数量 报告任务的时间,线路和地点以及货类和作业要求、5 2紧急处置,当启动紧急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响应时。市、区县,市,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组织下参与保障活动 做好信息搜集、协调指挥等工作 并按照要求上报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5。3指挥和协调 1。当启动,级应急响应时.市交通运输局和相关区。县,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机构均进入24小时应急值班状态。确保市.区县。市.两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机构的信息沟通,2、现场应急指挥小组在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领导小组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协调实施道路运输应急保障的现场工作,及时收集、掌握相关信息,根据保障任务实际 优化措施。研究保障方案。和有关部门相互协同、密切配合 共同实施应急保障行动。5、4新闻报道 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的新闻发布与宣传工作由市、区县,市,政府或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发布.5、5应急响应终止,1、级响应终止程序、当交通运输厅或市政府取消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需求指令或按照突发事件保障需求。安全,及时将旅客或应急物资运输至指定位置后,经市交通运输局批准后、终止应急响应程序、2。级响应终止程序。当市交通运输局或区、县、市,政府取消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需求指令或按照突发事件保障需求,安全,及时将旅客或应急物资运输至指定位置后.经市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后,终止应急响应程序,6,后期处置。6、1善后处置 按照,谁征用 谁补偿。谁受援。谁补偿、的原则、由被保障单位或下达保障通知的政府负责补偿,执行道路运输应急任务的车辆,应按照当时行业收费标准给予资金补助、征用补偿形式包括现金补偿 财政税费减免,实物补偿和其他形式的行政性补偿等.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做好配合工作,6。2抚恤和补助 被保障单位或下达保障通知的政府对因参与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致病,致残.伤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并提供相关心理和法律援助.对参加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有关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做好配合工作.6,3总结评估,由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的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领导机构组织开展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的总结评估工作 总结经验教训、并形成专门报告上报上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领导机构。各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领导机构要针对处置过程中暴露出的有关问题或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本级政府提出的整改措施,修改完善各自预案,7,应急保障 7,1通信保障。由市交通局信息中心负责组织通信保障工作、7,2应急运输力量的保障 应急运输力量包括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资建设的专业运输力量和国家。政府所属公务运输力量,其他可投入运输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个人等车辆和设备.依托较大规模的运输企业 建立应急运输车队、形成组织严密、指挥灵活 行动迅速、机动性强的应急物资运输能力.7、3奖励与责任、1,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急组织机构服从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同级政府的协调,指挥,及时出动车辆参加道路运输应急行动。保持与上级应急领导机构和现场指挥的联系.及时报告动态,2,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在落实和实施本预案过程中表现突出 成绩显著的人员或单位 按照国家法律 法规及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3、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组织对参加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4,对未依照规定履行报告职责.迟报.漏报,瞒报和谎报或者授意他人迟报,瞒报,漏报和谎报交通运输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或不听指挥、临阵逃脱以及破坏应急救援工作的人员由所在单位或上级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8。预案管理.8。1培训和演练、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采取多种形式 开展经常性应急宣传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应急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 应急保障相关人员。每2年应至少接受一次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强应急意识,提高应急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能够快速动员.自觉行动,高效运转 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领导小组应定期举行较大规模的实战演练 本预案至少每3年开展一次应急演练。8。2预案更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对本预案进行修订 1,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上位预案中的规定发生变化的,2,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重大调整的 3。面临的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4.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5,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6、在突发事件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需要作出重大调整的。7,应急预案制定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8,3预案实施、生效,时间。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