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规划局,数字鞍山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 市 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规划局,数字鞍山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 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9月15日.数字鞍山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方案。为保障数字鞍山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按照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紧密结合鞍山实际 从满足政府部门决策需求和为公众提供地理空间服务出发 构建数字鞍山地理空间框架,形成鞍山市权威的、唯一的和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统筹开发利用与共建共享,促进我市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 工作内容,数字鞍山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鞍山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 典型应用示范建设及支撑环境建设等 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数据库建设 完成0,2m分辨率1000km 航空摄影,0,07m分辨率337km,航空摄影和0.11m分辨率536km,的航空摄影,通过数据采集更新。信息扩充完善等工作.整合全市多尺度,多源。多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全市域9252km 21,250000。1 50000,1,10000数据整理.市区873km。21,2000.DLG数据及DOM DEM数据生产,536km 21.1000 DLG数据生产、337km、21。500、DLG数据生产 主城区30km.三维数据采集及建模,其中中小比例尺数据实现全市域完整覆盖。大比例尺数据实现市区覆盖,建立一体化管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在具备合格的数据资源基础上,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 数字线划图.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元数据。地名,地址数据 二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依托更新完善后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一步整合加工 提取交通 水系、居民地,境界等与政务应用和社会化应用紧密相关的要素内容、扩充地名、地址数据。进行符合信息化要求的数据重组,并开发应用服务系统。建立鞍山市权威的.唯一的和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三。典型应用示范建设,基于所构建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选择规划。国土,地下管线,环保,地质灾害等领域开展典型应用示范 以应用部门为主导、建立六项应用示范系统 包括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土地储备信息管理系统.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环境保护污染源监测系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系统和公众版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天地图,5鞍山 并总结示范项目建设经验.全面推广平台的应用.四 支撑环境建设.建立能够保障项目实施及建设成果长期应用的支撑环境、包括领导机构。软硬件网络环境和安全保障体系、平台运行维护更新长效机制,共建共享协调机制等 三,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标准统一 共建共享。面向需求 深化应用的原则,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市规划局牵头负责。应用示范单位参与完成,为加强数字鞍山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数字鞍山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主要负责鞍山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重大问题的决策,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问题。突出问题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组。长、王世伟、市长,副组长。戴恩彪。副市长 柏惠印.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孙书鹏,市政府副秘书长,曹海峰,市规划局局长 成 员,杨,凯.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卫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 单增仁,市建委副主任、韩、义 市财政局局长。姜全芳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伟.市环保护局局长,欧阳捍东市国家保密局局长.汪长堃.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局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曹海峰.兼、市规划局作为承建单位,负责数字鞍山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设计书编制、负责鞍山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鞍山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天地图。5鞍山.负责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并负责数据的更新与维护,各应用示范单位负责本部门应用系统功能设计与软件开发.负责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在应用示范建设中,负责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协助 配合数字鞍山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开展 建设.履行与市政府签订的共建共享协议,四.进度安排.数字鞍山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建设周期为18个月,2013年11月份完成,具体时间安排见附件、五、保障措施,一、建立长效稳定的维护管理机制。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统一组织实施基础地理信息的定期更新与分发服务。确保地理信息资源的权威性 标准性和现势性 二,建立安全保障机制、以确保地理信息安全、促进地理信息应用为目标。强化网络环境下保守国家秘密的政策手段,制定有关的保密制度 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共享平台安全,高效 持续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