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高压变电站6 2,1.本条为变电站布点的原则规定 满足负荷要求,节约土地,降低工程造价是基本原则、网络优化,分层分区,多布点是布点实施中的基本要求,6,2,2 本条与现行国家标准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的有关规定基本一致 6,2 3 由于各城市供电部门对变电站运行可靠性。建设投资标准掌控不一。习惯采用的主接线型式也不同。本条仅提出一般的接线方式.变电站主接线应满足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基本原则 根据变电站性质。建设规模和站址周围环境确定 在满足电网规划和可靠性要求的条件下、主接线力求简单,清晰.以便于操作维护 6,2.4.本条规定了变电站型式的原则要求 由于我国城市用电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高压变电站已深入市区负荷中心 市区用地日趋紧张。变电站选址困难、考虑环境要求 变电站通过简化接线,优选设备和优化布置等措施 实现变电站户内化 小型化。以达到节约用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近年来。一些城市已在建设室内变电站、和其他建筑物混合建设的变电站.不仅有效地减少了占地、而且还能满足城市建筑的多功能要求 节约用地是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在城市电力负荷集中且建设地面变电站受到限制的地区,建设地下变电站.和其他建筑设施合建变电站是节约用地的重要途径,以北京地区为例,2002年底前已投入运行的15座地下变电站中,独立建设的全地下或半地下变电站有4座、其他均为与大型商场,办公楼等综合建,构,筑物联合建设的全地下或半地下变电站,从而有效缓解了电力建设用地的压力 但考虑到地下变电站工程投资高 设计及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长、运行。维护、检修条件差.故在目前国情条件下不宜大量建设,仅适于负荷高度集中,地面户内站选址困难的大中城市中心区。地下变电站分全地下和半地下两种布置型式,设计确定变电站总体布置方案时,应根据变电站所处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在规划许可时优先选择半地下布置型式。考虑将变压器置于地面。这样既可以节省建设投资,又便于变压器吊运安装。同时也改善变压器运行环境、6,2。5。变电站的主变压器台数和变电站布点数量密切相关、变电站中安装变压器台数少.则变电站布点就多,但变电站台数过多 则导致接线复杂,发生故障时,转移负荷和变换运行方式就相应复杂,单台变压器容量过大,会造成短路容量大和变电站出线过多,因此,本条款规定安装变压器最终规模不宜少于2台,多于4台、同一级电压的主变压器单台容量不宜超过3种、同一变电站相同电压等级的主变压器宜统一规格,主变压器的通风散热措施对城市变电站的建设至关重要,一方面是变压器的外形结构和冷却方式 另一方面是变压器的安装位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为节约能源及减少散热困难,宜选用自冷式,低损耗和低噪声变压器,对特殊要求地区、宜采用对通风散热、降低噪声较为有效的变压器本体和散热器分离的布置方式。目前,在北京。上海 大连等城市已普遍采用这种分离式布置方式。6,2.6,本条提出了变电站最终出线规模的推荐意见。以利于变电站负荷馈线方便引出 在具体工程中应根据实际负荷情况参照各地典型或通用设计方案进行设计,6。2。7、本条提出变电站设备的选型原则 设备选型应贯彻安全可靠。技术先进。造价合理和环保节能的原则。设备的短路容量应满足较长期电网发展的需要,要注重紧凑和小型化以节省空间 无油化以保证防火安全,自动化、免维护或少维护并具有必要的自动功能或智能接口以利于运行管理。应选择优质量.可靠的定型产品。智能配电网是我国电力发展的方向,智能变电站是智能配电网的基本支撑,智能变电站宜采用智能设备,智能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6、2。8、本条为高压变电站的过电压保护和接地要求 本规范仅对变配电设备的耐受电压水平和变电站中铜接地体的使用范围作出规定 6,2 9、本条提出变电站建筑结构的基本要求.变电站建筑物宜造型简单。辅助设施,内外装修应从简设置.经济、适用,近年来 城市变电站的建设做到了与周围环境.景观、市容风貌的协调 有的变电站还与其他建筑物混合建设。从而实现了减少占地 满足城市建筑多功能的要求、变电站建筑结构能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在建筑造型风格和使用功能上、体现了城市未来发展,适应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城市变电站应满足消防标准的有关规定要求、应采取有效的消防措施.配置有效的安全消防装置和报警装置、妥善地解决防火、防毒气及环保等.并取得消防部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