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监测预警4、l,监测预报4。1。1 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快气象 水文。地质监测预报系统建设.优化加密观测站网,完善国家与地方监测网络。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 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体系。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分析会商,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4。1,2。信息共享,气象部门及时发布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并与公安,民政,环保,国土资源,交通运输。铁路,水利、农业、卫生.安全监管,林业,电力监管等相关部门和驻地部队建立相应的气象及气象次生、衍生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联动机制。实现相关灾情,险情等信息的实时共享、4。1.3.灾害普查.气象部门依托基层政府建立以社区,村镇为基础的气象灾害调查收集网络.组织开展气象灾害普查,风险评估和风险区划工作、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4、2.预警信息发布4。2 1,发布制度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遵循.归口管理,统一发布,快速传播。原则、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由气象部门负责制作并按预警级别分级发布、其他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制作和向社会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4、2 2、发布内容、气象部门根据对各类气象灾害的发生情况及发展态势.确定预警级别 预警级别分为,级.特别重大,级。重大 级。较大、级 一般.分别用红 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I级为最高级别。具体分级标准见附则、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内容包括气象灾害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构等,4,2,3,发布途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并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在交通枢纽 公共活动场所等人口密集区域和气象灾害易发区域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和播发设施 并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转、广播.电视 报纸、电信、网络等媒介应当及时传播当地气象台站提供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及时增播。插播或者刊登更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