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源 更多>
  • 山西省煤成气井群排水采气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 DB14/T 2247-2020
  • 山西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指南 公共安全领域 DB14/T 2164-2020
  • 山西省养老机构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护理规范 DB14/T 2141-2020
  • 晋中市SLDP10-28型塑料大棚建造技术规范 DB1407/T 025-2020
  • 山西省验配眼镜企业诚信计量建设规范 DB14/T 2237-2020
  • 山西省售电企业诚信计量建设规范 DB14/T 2235-2020
  • 山西省养老机构介护老年人护理风险防控规范 DB14/T 2143-2020
  • 临汾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管理要求 DB1410/T 111-2020
  • 吕梁市研学旅行指导师服务规范 DB1411/T 41-2020
  • 山西省养老机构老年人教育服务规范 DB14/T 2150-2020
山西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省转型跨越的机遇期、改革开放的攻坚期。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更是推动我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 确保实现 十二五,国家下达我省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的节能目标任务.增强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特制定本规划。一 十一五。节能现状及 十二五 面临的形势,一,能源生产利用现状、山西是我国能源生产大省,也是能源消费大省,十一五。时期.我省能源生产及消费总量快速增长,2010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6,3亿吨 比2005年增长59,2010年能源消费达1。68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6,4。比2005年增长36,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2,3 石油占6,6、天然气占11,1、工业是能源消费主要领域,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9,其中煤炭.焦炭,化工 电力。冶金,建材六大主要耗能行业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93.建筑、交通和居民生活用能迅速增长 比重呈逐渐上升趋势 二 十一五.节能成效与存在问题,十一五,时期 国家首次将单位GDP能耗下降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 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我省也提出了单位GDP能耗下降22,的全国最高节能目标任务.推动发展方式率先转变,节能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超额完成节能目标任务 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2010年,我省单位GDP能耗为2.235吨标准煤.相比2005年下降22,66、降幅居于全国第二位。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能耗下降22,的目标任务 为全国节能降耗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国务院的通报表扬。十一五.期间 我省以能源消费年均6,4。的增速支撑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11。2,的增长。有效缓解了能源供需矛盾.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成效、二是倒逼结构调整取得实效.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间 通过综合采取、上大压小 等量替代、兼并重组。等方式、高耗能行业落后生产能力大量淘汰,先进生产能力市场空间得到释放,与2005年相比。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高炉比重由9.提高到21 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由20、提高到77,焦化行业炭化室高度4,3米以上机焦产量比重由36,9、提高到90、6,电力行业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提高到70,三是推动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水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我省对重点用能企业强化目标责任考核 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有力促进了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步伐。企业能效水平显著提升,与2005年相比 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36。5。炼焦工序单位能耗下降28.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下降24、3。吨钢综合能耗下降21。7.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下降16 4。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7。9,四是全面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形成合力推动节能工作的良好局面、工业领域,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大力实施节能改造工程 强化能源审计。开展能效对标,建设能源管理体系 制定出台地方能耗限额标准。加大节能监察执法力度.建筑领域、强化建筑节能设计认定.新建建筑设计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施工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达96,大力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交通运输领域,加快构建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优化运输结构。组织开展 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提升交通运输系统能效水平、公共机构领域 积极开展节电,节油,节水活动和节约型机关试点建设等工作.大力推广高效照明产品 太阳能 地源热泵等新能源,新技术在公共机构中的应用,2010年.全省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23 3,五是加快出台节能法规政策,初步建立节能政策保障体系,修订了、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颁布实施了 山西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组织起草了,山西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落实依法节能体系不断完善.印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山西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降耗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和。山西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 为推进节能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六是节能基础工作明显增强 初步构建节能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节能管理体系.管理方面.省政府有关部门成立了节能管理相关处室。各市节能管理部门也设置了相应科室 全省节能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监察方面、成立了省节能监察总队。11个设区市和60个县 市,区,成立了节能监察机构,在日常监测.重点监察。专项执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制定政策、节能中心组织实施,监察机构执法检查的。三位一体。节能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七是积极推进节能工程 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重点节能改造工程项目。实现节能量4000万吨标准煤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300万吨 积极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绿色照明产品.2086,万只。完成1000万平方米建筑按热计量收费的热改工程。有力引导消费方式和生活模式向节能型方向转变.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节能意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节能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发展理念方面.对节能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对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经济结构重视不够.盲目扩张高耗能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时有发生 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能任务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经济结构方面,产业结构以煤为主.单一化,重型化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产业等低能耗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的矛盾比较突出.在政策机制方面 节能法规标准体系尚不健全、促进节能的价格 财税 金融等经济政策还不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完全发挥。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余热发电上网 煤层气利用等有利于节能的政策机制难以有效落实,在基础工作方面 节能管理。监测.统计.计量等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 节能服务 技术支撑能力不足.能效标准体系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 企业节能管理、能源计量水平建设滞后。地区 企业之间节能管理水平差距较大.三。十二五,节能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省加快工业化 城镇化发展,加速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深入推进节能降耗,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抓手,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确保实现我省、十二五,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 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蕴含难得的机遇,1.面临的挑战、一是面临加快发展与节能降耗的双重压力,发展不足是我省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加快发展始终是我省的突出任务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合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实现集约 高效、绿色发展 同时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再造一个新山西发展目标,对节能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节能空间收窄且难度加大、十一五,时期,我省小火电 钢铁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超额完成任务,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全面推进 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能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进一步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面临潜力相对减少.单位投入增加等矛盾 此外,伴随消费结构升级.十二五,时期建筑,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领域用能刚性增长、短时期内要引导建立节能型消费模式难度较大,三是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任重道远,在我省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长期占主导地位。天然气等优质化石能源和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比重很低。这是导致我省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重要原因 十二五,期间,要加快调整和优化能源消费品种结构.克服煤炭资源优势省接纳高成本,清洁.高效能源的障碍 尚需付出艰辛的努力,2、面临的机遇,一是国内外环境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从国际看、为应对气候变化,缓解能源资源约束,增强经济竞争力.发达国家普遍加大了节能政策支持力度和相关领域研发投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潮流 从国内看,十二五.时期,各地区都把节能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能源消费过快增长将得到有效抑制,为我省逐步调整以煤为主的经济结构提供了难得机遇。二是中央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面对资源约束趋紧 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生态文明建设将被放在突出地位。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与国家大力倡导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大政方针是相吻合的 特别是我省作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循环经济试点省.生态省试点和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更加有利于我省机制体制的创新和政策的先试先行 这都将为深入推进我省节能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三是我省具备强化节能的有利条件.十一五,以来 省委 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改造 资金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全省上下认识更加统一.为深入推进节能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强化节约资源的发展理念.是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的重要保障、也符合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和健康山西的根本要求、二,十二五.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完成两件大事,实现一个目标,的总体战略部署,围绕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产业结构优化和传统产业提升为重点,以节能技术创新应用为支撑、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运作为手段。建立完善节能长效机制。积极培育节能型产业.全面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确保完成,十二五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的节能目标任务 探索一条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二 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节能降耗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建设生态文明.是事关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充分利用节能约束性指标形成的强大倒逼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从根本上改变单纯扩大生产能力的外延发展,忽视发展质量和挖潜改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坚持把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节约资源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二是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以政府推动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策导向和信息引导、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自觉节能的机制,推动全社会节能 三是坚持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研究制定引导和推动节能工作发展的经济政策.综合运用经济。行政 法律手段。形成促进节能工作的激励机制和监管体系,建立健全节能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提高企业的节能意识.使节能工作步入法制化。科学化轨道,为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重要制度保障.四是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深化工业节能,强化建筑、交通 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利用市场手段突破民用、中小企业等相对薄弱领域的节能降耗.对高耗能行业,重点用能企业严格依法管理,积极推动能效对标活动.加强政府对企业在政策解读。信息共享、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服务、三.主要目标、1、总体目标。到2015年末 我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达到1.877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2,235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2、890吨标准煤下降35,按照,十二五,期间我省GDP年均增长13。测算、五年节能量为4750万吨标准煤,2、具体目标 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千家重点用能企业实现节能量2200万吨标准煤.主要工业产品能耗强度明显下降,主要工业产品如原煤.焦炭、氧化铝,金属镁等主要耗能产品的能效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见表1 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能效水平明显提高。11个设区市 十二五 节能目标均为万元GDP能耗下降16,与全省节能目标相同,表1,十二五。主要节能目标三 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一.主要任务,1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 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和商贸流通等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深化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引导服务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 到201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加快接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现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我省特色的煤层气开发和现代煤化工产业等,7。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 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以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在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前提下、注重优化生产力布局 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提高高耗能行业能效准入门槛.遏制高耗能行业的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节能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能大型化,生产集约化。利用清洁化.发展高端化。促进信息化 工业化融合。显著提高传统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坚持总量控制,产能置换,上大关小、扶优汰劣的原则、推进焦化。冶金、电力,建材等行业整合重组,促进煤焦。煤电等上下游产业联合 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严格执行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和目标任务,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 推动落后工艺产能退出市场 完善落后产能淘汰补偿机制 推进高效 洁净气体燃料开发利用 在建设,气化山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下,推进煤层气 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和过境天然气的开发利用 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和工业生产的气化率,大幅度提高我省能源利用效率、继续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推进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以高效。清洁途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2,加强重点领域节能,深化工业节能、突出抓好电力、焦化.钢铁,有色 建材和化工等主要耗能行业的节能工作、加快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和全过程降低能源消耗,组织开展工业能效提升专项行动,深入实施能源审计,能效对标.能效领跑者活动,在重点耗能行业强制推广节能潜力大 应用面广的先进适用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加快推进节能新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推动中小工业企业节能降耗。电力,大力发展100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大型联合循环机组,推广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改造在运火电机组、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加速淘汰低效小火电机组.严格控制小机组上网,大力推进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程、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推广应用电机变频改造 通流部分改造、供热改造。汽封改造,空冷系统改造等重点节能技术.大幅降低火电企业的发电标准煤耗和厂用电率,焦化,以大型焦化企业为主体.通过产能置换,推进焦化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建设大型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实现焦化行业由。以焦为主、到,焦化并举.的转变,培育一批采用国际先进炉型 产能达1000万吨级和500万吨级的特大型焦化企业 十二五 期间.全省焦炭总产能控制在1。2亿吨以内。实施螺杆膨胀动力机。焦炉自动燃烧控制。烟道气余热利用,初冷水和循环氨水余热利用等重点节能技术。钢铁,推广干熄焦,煤调湿、烧结余热发电.高炉炉顶煤气压差发电 BPRT 螺杆膨胀动力机 高炉煤气干法除尘,高效连铸连轧等节能技术 推进炼铁高炉大型化,高喷煤比,低硅冶炼和炼钢转炉电炉大型化 转炉负能冶炼等技术,完善和优化焦炉。高炉 转炉煤气回收利用系统.全部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煤气 鼓励、支持大中型钢铁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有色。按照产业配套延伸.能源协作的原则.实现铝产业各工序产能的基本配套和煤 电。铝联产机制,联合重组和升级改造镁企业.实现镁产业的整合,发展和延伸。提高镁产业规模和集中度,推广金属镁液合金化、连铸连轧生产镁合金技术,双蓄热式镁还原炉技术,选矿拜耳法,强化烧结生产氧化铝技术和废水。冶金炉渣 粉尘灰等物料的回收和利用技术.建材、实施低温余热发电、高效粉磨 高压变频,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等节能改造工程和以工业废弃物协同处置市政污泥及生活垃圾工程,推广玻璃.砖。瓦窑炉余热发电节能技术和辊压机粉磨系统节能技术以及四通道喷煤燃烧等节能技术,继续鼓励水泥,新型墙材,建筑陶瓷等行业企业对矿渣、粉煤灰、煤矸石.副产石膏等大宗工业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化工。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等项目、开发和推广以劣质煤为原料的大型煤炭气化技术 推广密闭节能型电石生产装置技术.合成氨节能综合改造技术.新型高效节能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技术.高炉和焦炉煤气综合利用技术.高效锅炉节能技术,余热余压回收等技术。加强建筑领域节能、全面执行新建建筑65.节能设计标准,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任务。推进新建建筑和既有改造建筑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强制推进新建建筑房顶以下十二层太阳能光热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应用 推广浅层地热和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加强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管理、探索建立可计量。可统计。可考核的建筑节能指标体系 对高能耗建筑和典型的低能耗建筑进行能效公示,引导和促进单体绿色建筑建设、开展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建立包括绿色建筑比例、再生能源利用等内容的指标体系,以绿色生态理念指导城乡建设,促进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继续深化 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 全面推行ETC联网和半导体材料节能照明改造工程。加快实施货车计重ETC建设.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工业废渣和旧路资源等在交通建设和运营中的应用。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智能交通工程、促进公交优先战略全面落实。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加快淘汰高耗能和老旧汽车.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 大力发展甩挂运输 努力提高水路运输节能效益,建立和完善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监管能力 完善公共机构节能,大力推进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实施配电、空调,采暖、照明,电梯,饮用水设备等重点耗能设备的节能改造.推广应用无功补偿,变频调速。高效冷却塔、高效换热器、LED灯。回馈发电装置等节能新技术,新设备 加快淘汰办公高耗能设备.推进、无纸化.办公、对数据中心,食堂等公共机构附属设施,积极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采用高效换热设备。节能UPS等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加大新购公务车辆中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比例,推动商业民用及农业农村节能,在大型商用建筑中实行能耗定额管理,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效水平,在城镇居民家庭推广使用节能家电.高效照明产品等,鼓励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 提倡绿色出行 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限制过度包装,积极推广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特点的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型房屋结构体系 发展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加强运行管理和维护服务。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按照 多联产,全循环 抓高端、的发展思路,优化地区产业布局。加快构建循环产业链。从根本上提高资源产出效率、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通过产业聚集 产业耦合.产业链延伸,加快整合和改造一批重点产业园区 走高端化.配套化、集群化的发展道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链延伸.实现煤。焦、冶,电。化和煤.焦、电,化,材等多重产业链的延伸、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 鼓励焦炉煤气制天然气.焦炉煤气合成甲醇制烯烃。制针状焦。制轻质油.合成树脂塑料等项目.走替代石油化工工艺路线。积极回收废钢。废铝,废铜,发展电炉炼钢生产,直接还原铁生产和再生铝、再生铜生产.推进废金属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更大范围,更大量地回收利用工业废渣、废弃物、特别是通过大量消化粉煤灰.煤矸石.金属镁渣,赤泥,脱硫石膏等工业废弃物来降低碳化物,促进节能降耗。大力发展热电联供。热电联供是提高电力行业能效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民用,商用.供热效率的有效途径。结合热负荷需求,取代目前低效率、高污染、分散的小锅炉供暖 充分发挥热电联供的节能效益、到2015年,10万人口以上县级市及具备条件的地区 实现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二,重点工程,千家企业节能工程,省千家企业是指我省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个别行业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1198家重点用能单位.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能源管理岗位,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完善能源计量器具。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台帐、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开展能源审计 对主要耗能设备开展能效测试、编制节能规划 深入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对比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促进主要产品单耗不断前移、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力度。广泛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 新产品。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实施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工程 采用新型高效节能环保锅炉替代低效锅炉,不断提高锅炉热效率,加大落后工业窑炉淘汰力度.实施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工程 更新改造低效电动机、对大中型变工况电机系统进行调速改造,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在主要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加快建设能源管理控制中心.实施余热余压利用工程,在钢铁.建材,化工等主要耗能行业.大力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压差发电.副产可燃气体和低热值气体回收利用等余热余压余能利用装置和设备 实施建筑节能工程 建设低能耗 超低能耗建筑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大力发展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模式的市场化节能服务新机制、培育壮大百家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 搭建政府,企业,节能服务公司一体化的服务平台 引导、鼓励用能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项目.重点支持工业领域,特别是在六大主要耗能行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交通 公共机构、商贸等领域的应用范围、扶持一批具有带动性和示范性的大项目.到2015年底 培育扶持10.20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万的节能服务龙头企业。初步建立起合同能源管理的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节能产业培育工程。节能产业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重要途径。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二五 期间,要重点在三大领域取得新突破,一是节能技术和设备、加快节能共性关键技术.核心材料,关键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形成一批由科技成果到产业化,由试点到示范的重大节能工程项目,二是节能产品,积极推进节能产品认定工作.提高全社会终端用能效率、培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插入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积极推广甲醇。天然气.煤层气等替代燃料汽车。三是节能服务产业。大力发展一批以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技术服务 节能咨询设计等为主营业务的节能服务机构 进一步规范节能服务市场。研究制定节能服务产业在财税 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探索建立节能量交易机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大财政资金补贴力度 大力推广节能家电.汽车。电机,大幅度提高节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建设商业建筑.道路,隧道应用半导体照明产品示范项目.完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机制,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节能能力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能源计量在线检测。分析工作.在重点耗能行业建立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实现企业能源数据实时采集、分析,能源报表网上直报、实现能耗数据交流与共享、建立能源诊断服务体系 组织建立以行业协会,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和专家库,三位一体,的企业能耗诊断服务队伍 进一步完善市级节能服务及监察体系能力建设.加快县。区、级节能服务与监察体系建立.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严格责任考核。各地区、有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 明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责任到人,认真落实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考核评价体系 推动相关部门建立节能工作评价制度。逐步形成由地区,部门和重点企业构成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综合体系,二,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长效机制、遵循市场规律。加强政府引导,形成激发企业节能内生动力的长效政策机制,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节能的财税和价格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创新资金使用方式 支持重点节能改造工程.节能技术和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节能能力建设等,落实节能项目 节能环保设备购置使用等税收减免政策 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完善惩罚性电价政策.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 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拓宽节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投资机制和运行机制,三 健全节能法律法规 加强节能管理.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的宣贯力度,健全节能激励和约束体系。强化节能监察,监测体系能力建设、提升节能监管服务水平 加强对企业重点用能设备。计量器具配备的监督管理.定期组织相关分析,开展预警预测工作.严把项目审查立项关,规范新建企业的节能技术标准和准入门槛。将能评作为项目立项的前置审查条件并实施一票否决制度,切实从源头上严格控制能耗增量,四。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支撑节能降耗。继续实施科技先导战略。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政府扶持,行业协会指导 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咨询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技术创新长效机制 加大基础性。前瞻性项目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鼓励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强化重点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用能单位优先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节能技术.产品.的普及率 五、完善节能新机制 优化配置资源、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节能新机制。规范节能服务市场、发展壮大一批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加强政策引导 支持政府部门 企业。学校等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节能改造、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行峰谷分时电价、季节电价及可中断电价等激励政策,降低用户负荷的波动程度 引导用户科学用电、节约用电,鼓励开展节能自愿协议 扩大实施范围,对实施节能自愿协议,取得突出节能成效的企业给予奖励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探索建立节能量交易制度,制定相关标准和认证体系,六.强化节能监督执法.落实奖惩措施,进一步完善节能日常监察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精细化管理.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定期对淘汰落后产能设备、执行能耗限额标准 开展能源审计.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落实能评制度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节能表彰奖励制度。对节能先进典型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 节能措施不落实、节能目标未完成的重点用能企业。进行限期整改 七、加强节能宣传教育。构建节约型生活方式,深入开展能源资源和生态文明省情宣传教育.强化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普及节能科普知识.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生产模式、积极开展不同层次的节能培训和节能实践活动、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将节能宣传制度化、促进节能技术和典型经验的广泛交流 同时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树立典型、曝光反面。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页面正在加载中,点此刷新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