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火灾预防第一节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第三十二条,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在建筑消防设施 消防器材 疏散设施的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标识 在场所的大厅、主要通道等公共活动区域设置疏散示意图或者通过张贴图画.广播 视频等方式.告知维护。使用消防设施,器材以及紧急情况下逃生自救的方法和要求.公共娱乐场所休息厅。录像放映室、歌舞厅内应当设置声音或者视频警报.保证在火灾发生初期。将其画面,音响切换到应急广播和应急疏散指示状态、第三十三条,公共娱乐场所,高层公共建筑禁止使用瓶装液化气,餐饮场所的餐厅确需使用燃气的.应当采用管道供气方式 并采用防火分隔设施与其他场所隔开.第三十四条.禁止在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营业时间进行电焊、气焊等动火施工,第三十五条。人员密集场所的厨房烟道,燃油管道应当每季度检查清洗一次 并做好记录。第三十六条,歌舞厅、夜总会、电子游艺厅 网吧,多功能酒吧应当设置在建筑物地面一至三层、需要设置在建筑物其他楼层的,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特定要求,履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职责,按照核定总人数配备防烟面罩和一定数量的应急手电。逃生绳等设施。第三十七条、商品交易市场的开办者应当配备消防专 兼 职管理人员。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场内经营者的日常管理.场内经营者使用的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应当委托具有资格的施工单位和持有上岗证的电工负责安装,检查和维修。禁止在市场内擅自拉设临时线路,违规使用电器设备,第二节,高层建筑,地下空间消防安全管理第三十八条,建筑高度超过一百米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应当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设置避难层 间,避难层,间,应当设置明显标识.防排烟。应急照明等消防设施应当保持完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 第三十九条 建筑高度超过一百米。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一千平方米的公共建筑 按照消防技术标准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者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确有困难的 建设单位应当单独或者与相邻单位共同设立消防执勤站点 并配置相应的灭火救援设施,第四十条.高层建筑内的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根据需要配备应急手电筒 防烟面具等逃生器材及使用说明.鼓励高层建筑所有人或者使用人自备救生绳。口哨 手电筒等自救工具、第四十一条 高层建筑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对建筑物依法进行局部改造或者内部装修前.应当事先告知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改造或者装修中的注意事项告知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并监督其落实施工期间的消防安全措施、局部改造或者内部装修的施工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应当采取可靠的防火分隔措施.不得影响其他区域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及其他消防安全,第四十二条。地下公共建筑内禁止生产.储存 销售和使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禁止使用明火、地下公共建筑内因施工。维修等原因需要使用明火或者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应当落实现场消防安全措施、第四十三条,隧道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定期检查通风排烟等消防设施.确保完好有效.隧道内应急通道应当设有明显标志,通道门应当便于开启,隧道内禁止易燃易爆危险品,剧毒品运输车辆通行、第四十四条,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内的运营设施和广告设施应当采用不燃,难燃材料,地面设施应当设有可靠的避雷设施、并保持完好有效,轨道交通车站内的商铺及设施的设置不得影响消防安全、第三节.建设工程消防安全管理第四十五条.建设部门对依法应当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未经消防设计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对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者消防验收不合格的 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第四十六条 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和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及其执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消防法律,法规等规定和消防技术标准、依法对建设工程消防安全质量负责.第四十七条,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应当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执行消防法律法规和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第四十八条.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当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和施工进度设置室内外临时消防给水设施和消防器材.在建设工程投入使用前不得拆除或者停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当按照消防技术标准设置室外消防车通道和室内安全疏散通道 并保持其畅通.第四十九条.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使用的外脚手架.支模架的架体和安全防护网应当符合国家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分别设置施工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和作业区,施工现场搭建的临时建筑物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临时搭建的员工宿舍内不得使用明火和违章使用电器。第五十条、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禁止使用易燃材料,第四节,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安全管理第五十一条,历史文化街区的消防工作由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街区管理单位具体负责,街区管理单位负责人为消防安全责任人,历史文化街区应当明确消防安全职能部门 配备消防管理人员,履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职责、第五十二条 历史文化街区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配置符合街区特点的消防车辆,器材等灭火救援装备 专职消防队应当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和消防安全检查 第五十三条,历史文化街区应当按照消防技术规范设置消防车通道、对于确实无法设置的区域、应当在通道两侧设置壁式消火栓 第五十四条,历史文化街区室外消防供水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有条件的应当依托河道设置消防取水口或者取水码头。燃气管道地上部分应当沿外墙敷设,并设置燃气报警和紧急切断装置。街区内不得使用瓶装液化气、厨房等使用明火的部位.应当设置独立的防火分隔设施 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建筑、除文物保护单位外.应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室内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等消防设施,第五十五条、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不得设置歌舞厅、夜总会 浴室。游艺厅.网吧、多功能酒吧、第五十六条 市公安机关应当会同规划 文化等部门制定历史文化街区消防技术规范。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五节.其他规定第五十七条,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及其消防安全责任人 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每年应当对自身消防安全现状进行自查评估.并将评估情况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第五十八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城乡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设施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或者发现本地区存在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的、应当由公安机关书面报告本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自接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组织或者责成有关部门,单位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第五十九条、在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以及具有火灾危险的车间,仓库内不得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第六十条.用于出租的居住房屋 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规定,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负责房屋租赁的监督管理 应当加强房屋租赁管理规定和房屋使用安全知识的宣传,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出租房屋的消防安全检查 及时发现并监督整改火灾隐患,居住房屋的出租人和承租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租赁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消防安全责任 承租人应当在其使用范围内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出租人应当对承租人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严禁在用于出租的居住房屋内经营化学品、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严禁设置仓库.生产车间.堆货场所。第六十一条、建筑物外立面装修。装饰。设置架空管线和广告,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规定.不得妨碍防火,逃生和灭火救援,有关部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时.征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意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协助并出具书面意见。第六十二条 燃放烟花爆竹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燃放期间消防安全,禁止在人员密集场所内燃放烟花爆竹。禁止携带烟花爆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第六十三条.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 储存,经营单位应当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输送管道的安全标识和警示标志、并定期检查 改装 迁移或者拆除易燃易爆危险品输送管道设施.应当遵守消防安全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第六十四条,公众聚集场所和生产。储存、运输 销售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企业应当健全火灾风险防范机制,履行消防安全责任.保障公众人身财产安全,依照有关规定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鼓励高层公共建筑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保险人可以对投保单位的消防安全状况组织检测评估 在保险期间内,及时向投保单位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安全隐患的书面建议。投保单位的消防安全状况 应当作为火灾公众责任保险费率确定的依据之一、鼓励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收益用于消防公益事业.第六十五条、机关 团体,企业 事业单位应当制定,完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其他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 高层建筑统一管理单位应当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制定统一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年至少统一组织一次演练,住宅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小区居民参加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