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结构选型3,4。1。钢筒仓结构六部分的划分.是为了在设计中进行技术比较时。有一个统一的技术口径,仓上建筑物是指仓顶平台以上的建筑物.包括单层或两层及以上的厂房,仓顶是指仓顶平台或仓顶平台及与仓壁整体连接的梁板结构 用于大直径钢筒仓或筒壁落地的浅圆仓的截锥壳或截球壳.大跨钢结构及大跨空间结构,仓壁是指直接承受贮料水平面压力的竖壁、仓底是指直接承受贮料竖向压力的。由平板.梁板式结构加填料及各种壳体形成的漏斗等结构.仓下支承结构是指仓底以下的筒壁 柱子或墙壁、是仓壁.仓底和基础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支承结构,基础是指筒壁 柱子或墙壁以下的部分,图3、4,1仅是钢筒仓结构划分的示意图.3。4。3,如何选择适当的仓底形式,是钢筒仓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多年来建成钢筒仓的统计 圆形钢筒仓仓底结构的钢材消耗约占整个钢筒仓材消糙的25,50。而且在直径.贮量相同条件下由于仓底结构选型的差异、材料消耗指标变化的幅度很大.仓底结构的布置合理与否、对计算工作量的简化程度均有直接的影响 此外 仓底是否合理,对于卸料的畅通与否 影响也很大,仓底选型的三项原则。是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的情况,从钢筒仓设计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对钢筒仓设计具有指导意义。3,4、4、图3。4.4示意的几种常用的仓底型式,是结合国内外钢筒仓设计的实践、技术上比较成熟,行之有效.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合理的常用普通仓底型式,钢筒仓仓底结构和基础所耗的钢材通常占整个钢筒仓钢材用量较大。因此选用合理的仓底结构和基础形式 是体现钢筒仓设计经济合理的重要环节.钢筒仓直径大于12m时,仓底宜采用落地式平底仓 利用地基承担大部分贮料自重,更经济合理,当钢筒仓直径较大 工艺又不允许做落地式平底仓时,应优先考虑设内柱,以减少仓底和基础的结构跨度。3。4,5 钢筒仓的抗震能力、主要取决于仓下的支承结构,筒壁支承或筒壁与内柱共同支承的仓下结构形式、其抗震性能优于柱支承的仓下结构形式,从结构特征上分析,筒壁因其为壳体结构.刚度较大,变形适应能力强、抗扭性能较好,地震时刚度大的结构耗能明显加大,对地震作用效应的消能作用有明显的效果、另外.仓体与仓下支承结构连接处。筒壁支承的钢筒仓与柱支承的钢筒仓相比截面变化缓和、不像柱支承钢筒仓那样产生巨大的刚度突变.从而消除了应力集中,减少地震作用效应对结构的破坏.此外,筒壁支承或筒壁与内柱共同支承钢筒仓 一般采用条形、环形或筏形基础,基础与地基接触面较大 相应的阻尼也大。钢筒仓整体稳定性好.这也都是筒壁支承抗震性能优于柱支承的有利条件。对于柱支承的方仓或圆形钢筒仓.其结构形式是典型的上大下小 上重下轻的结构。造成仓下支柱的轴压比较大 大多为单独基础 仓体稳定性差 上部仓体与仓底支柱的连接处。刚度往往有较大的突变。使支柱的延性较差 在排仓或群仓贮料不对称时.地震的效应的扭转作用将会加剧钢筒仓的破坏,因此.需框架,抗震墙结构或框架、支撑结构的形式,以提高支承结构的抗震性能 3.4.6,钢筒仓之间或钢筒仓与其他建.构。筑物之间连接结构的支座。采用简支形式受力最明确、有利于结构计算和施工,地震区应按防震要求设计其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