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筑结构设计若干规定 为规范建筑市场。保证建筑结构安全 依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原建设部令第111号。的规定,结合我省结构设计经验和工程实践、对我省建筑结构设计做以下规定,1、招投标和设计合同中禁止有含钢量和混凝土用量等指标、2、小直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直径.和小截面空心方桩,边长,在以下条件不应使用,1,建筑高度超过100m建筑。2 桩基承台以下存在对钢结构和混凝土有强腐蚀性的场地。3、桩基承台底以下存在厚度大于3m的中等或严重液化土层的场地,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或空心方桩无法消除液化等级至轻微级别,4.桩基承台底以下存在8m以上淤泥质土层,淤泥层等软弱土层 建筑结构无地下室.半地下室,结构高度超过28m,10层以上.的建筑。5,桩基承台底以下存在8m以上淤泥质土层。淤泥层等软弱土层、建筑结构有一层地下室。结构高度超过60m.18层以上,的建筑,6,桩基承台底以下存在8m以上淤泥质土层.淤泥层等软弱土层。建筑结构有二层地下室、结构高度超过80m,25层以上。的建筑。7、桩端持力层为中微风化岩,强风化岩。碎卵石层。且桩端持力层以上土层均为淤泥质土层 淤泥层等软弱土层.3,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直径.和大截面空心方桩。边长、在以下条件不应使用,1.建筑高度超过120m建筑、2,桩基承台以下存在对钢结构和混凝土有强腐蚀性的场地 3。桩基承台底以下存在厚度大于5m的中等或严重液化土层的场地,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或空心方桩无法消除液化等级至轻微级别。4.桩基承台底以下存在12m以上淤泥质土层、淤泥层等软弱土层 建筑结构无地下室、半地下室,结构高度超过28m、10层以上,的建筑,5,桩基承台底以下存在12m以上淤泥质土层。淤泥层等软弱土层,建筑结构有一层地下室 结构高度超过60m,18层以上、的建筑。6.桩基承台底以下存在12m以上淤泥质土层 淤泥层等软弱土层。建筑结构有二层地下室。结构高度超过80m,25层以上 的建筑,7 桩端持力层为中微风化岩.强风化岩.碎卵石层.且桩端持力层以上土层均为淤泥质土层,淤泥层等软弱土层.4。软弱土层经过以下规定的措施处理、建筑桩基可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或空心方桩、1 桩基承台底以下存在淤泥质土层、淤泥层等软弱土层、且厚度超过本文第2、3条规定的厚度.在桩基施工前、软弱土层上部在建筑物范围场地采用固化处理。面积置换率,水泥搅拌桩面积与一根水泥搅拌桩分担的处理面积之比,20 2,固化后桩基承台底以下软弱土固化的深度,5m 剩下软弱土层的厚度不超过12米.对小直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小截面空心方桩。和16m.对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大截面空心方桩.5。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当地梁线刚度不能达到底层结构柱的线刚度2倍以上时.不应采用单柱单桩和单柱两桩.6 对于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的建筑.应验算桩基的水平承载力。7.高层建筑宜设置地下室、对于无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应满足规范埋置深度的要求。地面标高处和承台面均应设置地梁.且在建筑物地下周边须设置钢筋混凝土侧壁.8.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框架结构的横向框架在15m范围内框架至少需拉通一榀.纵向框架至少需拉通2榀,2,电梯井。楼梯间禁止采用悬挑结构,3.高层建筑设置角窗时、角窗两端应设置框架柱或剪力墙.当设置剪力墙时,角窗两端剪力墙处应设置端柱或翼墙 并宜在该端柱或翼墙处沿建筑物全高设置约束边缘构件.角窗短边悬挑跨度不宜大于1500mm 4,对于层高相差较大的建筑,应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侧向刚度的比值,5。楼板禁止采用混凝土预制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9。抗震设防烈度7度,含7度。以上地区,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布置除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空间建筑和错层建筑不应采用砌体结构 2.建筑物的高度不应大于12m、砌体房屋的层数不应大于四层。砌体房屋的层高不应大于3 6m.3,楼梯间四角.建筑物四角和每隔6,6m开间的纵横墙交点处须设置构造柱。构造柱周边的墙体须采用马牙槎砌法,必须采用先砌墙后浇捣构造柱的施工方法.4,每层必须设置钢筋圈梁 圈梁梁面标高须在楼层标高处.5,必须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楼板禁止采用预制混凝土空心板,6,砌体房屋楼梯间不宜设置在建筑物的两端头.如不能避免。楼梯间四角的构造柱应按能承受上部荷载 四周圈梁应按能承担本层荷载来设计,同样采用先砌墙后浇捣柱的施工方法,10,抗震设防烈度7度,含7度。以上地区,抗震设防类别不低于乙类的建筑,提倡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的设计 11、剧场 体育馆、会堂等大跨度。空旷的公共建筑不宜采用纯框架结构体系、12,禁止预留可加夹层或挑空层后期可加楼板的建筑结构设计,13,抗震设防烈度7度 含7度,以上地区、门式刚架等单层厂房结构,原则上应采用轻质墙板。如采用砌体围护墙、其总高度不应大于5m,且需有可靠连接.门式刚架有吊车时.柱底应采用固端连接,支撑应采用刚性支撑.14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应上下贯通。不应为满足底部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50、这一要求。仅在底部楼层增设剪力墙,15 填充墙优先采用轻质实心砌块。16.建筑物大屋面以上仅靠悬臂受力的女儿墙高度不应超过3m 不应采用砌体的女儿墙、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女儿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