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标准化工作。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第三条、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将标准化工作经费纳入本级预算.第四条,制定标准应当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调查论证 广泛征求意见。保证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时效性.提高标准质量。第五条。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本部门 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第六条、国务院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 统筹推进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 第七条。国家鼓励企业 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开展或者参与标准化工作、第八条 国家积极推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开展标准化对外合作与交流 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结合国情采用国际标准,推进中国标准与国外标准之间的转化运用.国家鼓励企业 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第九条 对在标准化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