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799.2012条文说明制订说明,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799,2012,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8月13日以第1457号公告批准发布。本规范按照实用性。先进性,合理性.科学性 可操作性、协调性 规范化等原则制定 本规范制定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征求意见阶段.送审阶段和报批阶段,编制组在各阶段开展的主要编制工作如下,准备阶段,起草规范的开题报告.重点分析规范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研究的重点问题和方法.制定总体编制工作进度安排和分工合作等 征求意见阶段,编制组根据审定的编制大纲要求.由专人起草所负责章节的内容、各编制人员在前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相关法规 标准。规范和同类工程技术水平。然后起草规范讨论稿、并经过汇总 调整形成规范征求意见稿初稿。在完成征求意见稿初稿后。编写组组织了多次会议分别就重点问题进行研讨。并进一步了解国内外有关问题的现状以及管理、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征求意见稿初稿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 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和条文说明。并由原信息产业部电子工程标准定额站组织向全国各有关单位发出 关于征求,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意见的函,在截止时间内,共有21个单位和个人返回意见共计600多条。编制组对意见逐条进行研究、于2009年12月份完成了规范的送审稿编制、送审阶段 2010年4月1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 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送审稿、专家审查会.通过了审查,审查专家组认为,本规范以科学成果和实际经验为依据,做到了技术先进 安全可靠,适用 填补了我国此专业技术工程设计标准规范的空白,具有可操作性.兼容性,结合国情积极采用 借鉴国际标准 满足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技术发展的需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报批阶段.根据审查会专家意见.编制组认真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报批稿.本规范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总结了国内同行业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广泛征求了国内有关设计 生产,研究等单位的意见。最后制定出本规范.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 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 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