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体系的实施意见.黄字。2009,22号。为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现就构建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体系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以实施。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为抓手 强化城乡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构建.视野前瞻。定位准确。系统完善,管理科学、覆盖城乡 的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 基本原则.1 坚持规划指导建设原则,围绕当前建设重点.编制一批科学性 实用性.操作性强的规划、指导城乡建设有序开展,2、坚持适应形势发展原则,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对已有规划抓紧修订、补充和完善。对未编规划抓紧启动编制、3、坚持即期长远结合原则 编制一批既立足当前 又着眼长远和前瞻性的规划、增强规划的引导性。4。坚持规划联动衔接原则.城镇规划编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与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一,城市,县、镇总体规划、按照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完善城市,县和建制镇总体规划.为城镇建设提供更合理的框架结构、更充裕的发展空间和更科学的规划指引.2009年完成市和四县总体规划 含近期建设规划、南部城镇群发展战略规划以及20个重点镇的总体规划修编.修订,2010年底前全面完成建制镇总体规划修订工作、近期工作重点.1,修编、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用地功能布局,统筹安排市域交通.供电、防洪等重大基础设施,对旅游、生态,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等提出规划指引原则。同步完成未来5年的。近期建设规划,及近期建设区的控规编制工作 2 修编、四县总体规划.2009。2030。依据,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完成四县总体规划修编,歙县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总体定位,突出,古城保护与新区开发。并举.休宁县以.与中心城区同城化,为原则.做好与中心城区的衔接,同步完成,近期建设规划、开展近期建设区域的控规编制 黟县围绕西递.宏村等重要节点,依托文化遗产密集区的资源优势。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关系 祁门县以。新城.开发建设为主要载体。重点开发建设新城区.同步改造提升老城区。3 修订建制镇总体规划 根据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要求、全面修订全市建制镇总体规划、以20个特色镇为重点。名单附后,突出发展特色和优势。做好镇区规模拓展和镇域村庄协调建设、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的规划指引 4,编制南部城镇群发展战略规划 立足区域经济一体化 明确重点发展区域。统筹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形成以黄山中心城区,含屯溪组团 新城组团。岩寺组团 为核心,休宁海阳组团.歙县徽城组团为两翼,一加二、的空间结构框架,统筹南部城镇群协调发展 为黄山市城市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城乡重点发展建设区域规划 围绕,十大工程.建设、服务即期建设需要 在2009年底前完成一批重要区域 重点项目的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 为开发建设提供翔实的规划依据 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可延至2010年底前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由各区县政府自行划定范围、分区域,分阶段组织编制。近期工作重点。1 编制 环黄山周边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在 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 指导下,以服务黄山景区为目标。按照,四门洞开、山上山下互动.的总体要求。处理好景区与周边汤口镇。谭家桥镇,耿城镇,焦村镇、三口镇和洋湖林场区域之间的关系、尽快编制完成,黄山景区外部交通专项规划、和 环黄山周边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带动并加快,五镇一场。建设.提升黄山景区及周边城镇接待能力和容量。形成以黄山风景区为中心的,大黄山,大联动 大旅游。格局.2。编制、高铁黄山站站前区综合规划.按照规划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控制面积27平方公里的规模.通过编制高铁黄山站站前区综合规划。实现站前区枢纽交通与市域和市区交通的.无缝 衔接 按照商贸旅游,商务办公、文体娱乐和高品质居住区的功能定位、编制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站前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依据。3.编制,新安江综合开发工程规划,制定西起桃花岛,东至花山景区的新安江综合开发规划.以老街区域为核心。改造提升老城区沿江风貌,完善滨江旅游服务功能,编制三江口,桃花岛和江心洲三个主要节点周边的详细规划建设方案.以花山谜窟为核心,拓展城市空间,丰富新型旅游业态.新增城镇建设用地面积3,4平方公里 规划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区,4 完善,太平湖风景区总体规划 按照建设国际一流滨湖旅游度假区的要求、以加快环湖区建设为主题.以环湖公路为主线 拓展环湖区建设用地规模、完善太平湖总体规划内容。为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提供空间、为太平湖的大发展。大跨越提供规划依据,年接待能力从80万人次提升到200万人次以上 5。修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围绕正街整治,小巷开发,滨江改造和外围配套,修订完善 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整治规划 完成老街区域交通协调规划研究工作和小街小巷保护与开发建设的规划控制导则.深化,歙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府衙修复,斗山街改造。渔梁坝开发和练江改造等方面做到详细规划的深度、以 百村千幢 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为抓手.以西递.宏村。唐模,棠樾,呈坎。黄村等一批重要的历史村落为重点.修订和完善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村、和其它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按照一个新村、解决村民的居住问题。疏解古村落的保护压力、一批项目,提升旅游接待水平,丰富旅游服务业态。一套设施 道路交通,消防供水,污水排放.的要求、完善和拓展开发利用篇章.6。编制和完善重点建设区域详细规划 根据重点项目实施情况,尽快完成详细规划的编制。调整完善工作、近期重点完善和编制雨润商务度假区、茶博园。新徽天地旅游度假区。黎阳老街改造。徽文化艺术长廊、东黄山旅游小镇。太平湖SPG项目。金盆湾旅游度假区.黄山北驿度假区 奇墅湖旅游度假村、新安医药博物园、纳尼亚小镇等一批用地面积在1000亩左右的重大旅游休闲。文化产业项目详细规划.同时按照整合教育资源的要求、抓紧编制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规划,7,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区别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在铁路 高速公路,国省道,旅游道路沿线和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照。生态.徽韵,原则 景区景点周边按照 建设新村 配套功能,原则 城郊外围按照 集约用地、风貌整治 原则.结合,村庄清洁工程,编制村庄建设规划 三,城乡发展重要支撑专项规划,保障发展需要、在2010年底前,加快完成一批重要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力。近期工作重点,1 编制黄山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按照服务。大交通。的要求 结合高铁建设、尽快完成高铁站站前区综合交通规划、确保高速铁路与城市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同时建成投入使用,抓紧做好黄山市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全市公路网和旅游公路网发展规划、尽快形成以高铁黄山站为核心,高速公路为骨架,等级道路为脉络 县乡公路为延伸的市域道路交通体系。2 编制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按照服务.大旅游 的要求、编制自驾车旅游服务专项规划、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全市自驾游服务中心、在各区县规划建设 自驾游服务区 在景区景点周边规划建设,自驾游服务接待点 通过三级体系建设。构建自驾游配套服务网络.修编黄山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抓好乡村旅游全市统筹。完成乡村旅游的规划布点和用地布局 促进城乡互动协调发展、3,修订和完善经济园区总体规划,按照服务、园区建设.的要求.抓紧完成全市各经济园区总体规划修订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为园区发展建设提供依据,按照园区集中,产业积聚的发展思路。着力扩大园区规模,黄山经济开发区原则上按照20平方公里规模进行建设,区县园区通过整合资源。盘活土地,结合发展条件。适当拓展规模.在现有园区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按照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要求,在全市统筹安排2,3个新的园区,四、城乡环境风貌整治规划,针对需要重点整治环境风貌的节点、路段和区域,按照 突出特色,提升品位,的要求 在2010年底前,编制完成环境风貌整治和整体改造详细规划。塑造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新面貌,近期工作重点.1、编制城市重要节点改造规划,中心城区按照 外围拓展和内涵提升 的要求,完成高速公路率水桥区域。草市、篁墩区域、汤屯高速公路出口区域环境风貌整治改造详细规划 同时启动仙人洞路整体改造详细规划。完成建成区的.城中村 改造、拆迁安置区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规划,提升城市形象、各区县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选择若干,重要路段,重要节点。重要出入口,区域、完成一批改造提升和环境整治项目规划 通过环境整治和整体改造、迅速改善城市面貌。2.编制特色风貌规划、以。整体要有规划、群体要有美感,单体要有特色 和 瘦,透.秀,的总体要求,制定城乡特色风貌控制导则和新农村民居建设标准图集,分类指导各地建设.编制完成城市,区县城 亮化规划。提升亮化的品位和档次。三。保障措施.1 加强领导 抓好任务分解落实,市委。市政府成立构建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体系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各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成立专门机构.抓紧做好规划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工作,制定具体的规划编制方案和工作计划、建立目标责任制 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2.加大投入。做好资金保障供给.城市 县.镇总体规划等要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将规划编制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 同时各项目业主要将规划编制经费纳入项目开发建设的总投资。保障资金供给.确保各项规划编制任务的完成.3。开放市场。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充分引入竞争机制,拓展视野、开门规划,加强与国际接轨.开放搞活规划编制设计市场 广泛借助 外脑.引进,外智 切实提高城乡规划的编制水平,加强前期论证和调研。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真正做到高质量规划。高水平管理。高标准实施,4 狠抓落实。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各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要上下联动,各司其责.共同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建立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将其纳入政府年度考核内容,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目标管理和督查督办,对工作进展快。任务完成好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行动缓慢,任务完成差的,给予通报批评。5。依法实施。确保规划落实到位,各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 城乡规划法.的要求,严格履行各项规划报批手续 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市。区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强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宣传 做好规划的公示.公告工作。打造阳光规划,加大规划执法力度,确保各项规划的依法有效实施,6.动态管理,健全绩效评估制度。加强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 建立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定期评估制度,实行动态监控,加强重大项目的规划研究,对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重大能源,产业园区承接.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在选址前进行规划评估、确保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