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接地与防雷8、1。接 地8、1,1。TN.S系统为电力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导体,PE。与该接地点相连接,整个系统的中性导体、N、和保护导体 PE,是分开的,TN.C S系统中一部分的中性导体,N 和保护导体、PE,的功能是合并在一根导体中的,TT系统为电力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 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导体 PE,接至与电力系统接地点无关的接地装置.TN,S系统的保护导体.PE,在正常情况下不通过负荷电流,所以保护导体.PE、和设备外壳正常不带电。只有在发生接地故障时才有电压,因此.在施工现场采用较为安全、TN。S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较大.可用断路器或熔断器来切除故障、TN C,S系统在装置的受电点以前中性导体,N,和保护导体.PE,是合一的。即保护接地中性导体、PEN 在装置的受电点以后。中性导体,N、和保护导体 PE.是分开的、因此.采用TN。C S系统同样是可行的 有些施工现场供电范围较大 较分散、采用TT系统在场地内可分设几个互不关联的接地极引出其保护导体。PE,可避免故障电压在场地范围内传导 减少电击事故的发生,因TT系统接地故障电流小.应在每一回路上装设剩余电流保护器 8.1.2 对本条说明如下。1。重复接地的目的,当保护导体,PE,断线时。如果断线处在重复接地的前侧.系统则处于接地保护状态 相当于由TN。S系统转换成了TT系统、可以降低相导体碰壳时、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 架空线路终端包括分支终端及线路终端.2,根据热稳定度的要求确定的保护导体。PE,截面.8。1,3、对本条说明如下,1、在总配电线处将保护接地中性导体。PEN.分离成中性导体,N、和保护导体 PE,相当于将TN C系统转换成了TN,S系统。2、本款所述是将TN,C系统转换成TN,S系统的具体做法要求 8、1,4.对本条说明如下.1,本款所述是对TT系统的基本要求 2。因TT系统接地故障电流小、不足以使断路器或熔断器有效动作。而应采用动作灵敏度高的剩余电流保护器来切断电源,3、如中性导体、N,做重复接地、部分中性导体、N 上的负载电流将经大地返回电源、将会造成前端的剩余电流保护器误动作,4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电气装置.第4,41部分、安全防护,电击防护。GB。16895。21及 低压电气装置。第7.704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施工和拆除场所的电气装置,GB,16895,7的规定,施工现场的接触电压限值应为25V,当保护电器为剩余电流保护器时、Ia为额定剩余动作电流I,n、8,1,5,高压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的保护接地与变压器中性点的系统接地分开设置.可以避免高压系统故障时将高电位传至低压系统内部引起电击事故。两组接地极的间距不应小于10m,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属于系统接地 系统接地的实施是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和安全运行、系统接地的接地电阻越小。对系统的安全运行越有利。8,1、6。类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与该外壳连接的金属构架等.应与保护导体,PE、可靠连接.以防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时外壳带电,威胁人身安全。故应采取接地措施,8、1。7,隔离变压器是输入绕组与输出绕组在电气上彼此隔离的变压器.用以避免同时触及带电体和地所带来的危险,隔离变压器二次回路不和地相连,次级任一根线发生碰壳故障时。人触及外壳.由于故障电流没有返回电源的通路。流经人体的电流会很小、不会造成危及生命的后果、8,1 8,对本条说明如下。2,关于接地体截面的规定主要是考虑接地体应具有一定的耐腐蚀能力并结合实际材料的情况提出的 材料热浸镀锌后能够进一步提高耐腐蚀能力。由于螺纹钢筋难以与土壤接触紧密。会造成接地电阻不稳定。因此人工接地体不得采用螺纹钢筋,4,采用搭接焊接是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5 当利用自然接地体接地时,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要求。8.1 10 为提高保护导体、PE,的可靠性,防止保护导体,PE 断线 所以保护导体 PE.上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因此,该条列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8。1.11.为了不因某一设备保护导体,PE。接触不良或断线而使以下所有设备失去保护、故规定不应串联连接,8。1,12、本条规定是为保证安全,避免出现燃烧 爆炸等事故,该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