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二十一条 生态环境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依托政府网站等设立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统 集中公布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内容、供社会公众免费查询.不得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第二十二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统与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等生态环境相关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避免企业重复填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统与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接,推动环境信息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及时将相关环境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第二十三条,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 将上一年度本行政区域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情况报送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4月底前将相关情况报送生态环境部、报送的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情况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企业开展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的总体情况。二。对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的监督检查情况。三,其他应当报送的信息 第二十四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活动的监督检查 及时受理社会公众举报 依法查处企业未按规定披露环境信息的行为.鼓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开展监督检查、第二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企业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有权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举报.接受举报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进行核实处理,并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引导社会公众 新闻媒体等对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进行监督,第二十六条。设区的市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纳入企业信用管理、作为评价企业信用的重要指标、并将企业违反环境信息依法披露要求的行政处罚信息记入信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