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法律 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一、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二,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五、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七 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设置专职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协助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第十四条,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装卸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危险物品的生产 经营.储存,装卸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 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考核不得收费,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装卸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应当有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 不得上岗作业.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 应当将被派遣劳动者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生产经营单位接收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学生实习的,应当对实习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学校应当协助生产经营单位对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师资 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 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并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构成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的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编制治理方案,明确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装备物资的落实,负责整改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内容、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通过文字、图像等方式如实记录,并通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信息公示栏等方式向从业人员通报,其中.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州、县 市、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重大事故隐患纳入相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第十九条 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价、第二十条,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 使用、检测 维修 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第二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发包生产经营设施和设备维修。维护项目 应当对承包单位的维修、维护活动进行监督.不得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鼓励采取预测性维护技术以及其他先进技术对生产经营设施。设备等进行安全维护。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公布安全生产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并在储存和堆放危险物品的仓库等相关危险区域、疏散通道和有关设施 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警示标志应当载明危险物品的名称。种类 数量和安全须知等注意事项.第二十三条.危险化学品应当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内。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应当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并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危险化学品商店内只能存放民用小包装的危险化学品。第二十四条 体育场馆,旅游景点 商场,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的单位、应当设置符合紧急疏散需要且指示明显的出口 通道。在具有危险因素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应急器材和设施 并根据生产经营设施的承载负荷或者生产经营场所核定的人数控制人员进入、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在户外设置的广告.岗亭 灯箱.牌匾 雕塑等设施以及安装的空调室外机 排气扇等悬挂物 应当定期检查、维护、将检查维护情况记录存档,第二十六条。属于国家规定的高危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 应当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第二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其他单位。个人从事危险作业或者承揽作业的,应当确认其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及相应资质.相关作业在本单位进行的,在书面合同中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告知危险因素,并纳入本单位统一管理 第二十八条。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 检验职责的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 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结果的合法性 真实性负责。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 检验职责的机构应当建立并实施服务公开和报告公开制度、不得租借资质、挂靠 出具虚假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