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基本要求4,1。空气质量,进入船舶封闭处所。以下简称,封闭处所。作业时。空气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a,氧气浓度始终大于或等于19,5。按体积比计,且小于或等于23,5。按体积比计,b,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符合GBZ,2,1职业接触限值的相关规定,c。可燃气体浓度小于或等于可燃下限,LFL。的1。4,2,人员能力4,2。1。作业负责人应对防止封闭处所缺氧危险作业具有充足的安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对封闭处所内当前或随后出现的危险可能性做出合理评估,批准作业人员进入作业许可。对作业全程进行管理。4,2。2,作业负责人接受的安全教育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a,与封闭处所缺氧危险作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国际公约和相关管理要求。b。封闭处所缺氧危险作业风险评估方法,预防一般缺氧危险作业和特殊缺氧危险作业的程序和安全措施,c,缺氧症的主要症状。职业禁忌症以及缺氧症的急救知识,d。气体检测仪器,防护用品,呼吸保护器具,通信设备及抢救设备的检查。使用和维护常识,e。封闭处所中氧气及有毒有害。可燃气体的浓度要求和测定方法。f。紧急撤离。事故救援等应急处置程序和技能,g。应急演习的程序和要求,4,2,3,作业人员应充分了解可以进入封闭处所作业的安全程序,在获得进入作业许可并实施相应安全防护措施后,开展相应的作业,4。2。4。监护人员应对进入封闭处所的作业进行监控。与进入封闭处所的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在作业环境恶化或发生事故时启动应急救助程序,4,2,5,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接受的安全教育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a。封闭处所的危险性,预防一般缺氧危险作业和特殊缺氧危险作业的安全措施和程序,b,缺氧症的主要症状,缺氧症的急救知识。c,有毒有害气体个体防护和急救知识。d。气体检测仪器。防护用品,呼吸保护器具,通信设备及抢救设备的检查和使用知识,e,紧急撤离。事故救援等应急处置程序,4,3。安全程序4。3。1,应定期识别,评估封闭处所,形成封闭处所清单,4,3。2,应制定封闭处所缺氧危险作业应急救助预案。4,3。3。作业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进入封闭处所,应按照以下程序防止缺氧危险,保障作业安全,a。风险评估,b。安全交底。c,通风换气,d。空气检测。e,进入准备,f。进入作业许可,g,作业安全防护,h,作业中断或暂停。i,作业结束。4,4。安全防护设备与用品4,4。1,作业单位应配备气体检测仪器。明确专管部门和专管人员。气体检测仪器应定期校准。维护,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4。4。2,作业单位应配备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明确专管部门和专管人员,每次使用前应仔细检查空气呼吸器,发现异常应立即更换,4,4。3。作业人员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每次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发现异常应立即更换,4,4。4。当存在坠落危险时。作业人员应配备全身式安全带,4,4,5。特殊缺氧危险作业时,作业人员配备的安全防护用品还应符合以下要求,a,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时。配备相应的防护服等用品,b。可能存在可燃气体时,配备防静电用品和必要的相应防爆等级的便携电气设备。4。4。6,在实施作业的封闭处所入口处应配备必要的救助和急救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