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事故赔偿。第五十九条,本省依法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 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相应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先行赔偿。机动车未参加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在相当于相应的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超过第三者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部分,属于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 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属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一方已经采取了必要处置措施应当相应减轻责任的,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 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之十至二十的赔偿责任.但赔偿金额最高不超过五万元,二、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的赔偿责任、三。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之六十的赔偿责任,四.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次要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七十至九十的赔偿责任、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与处于静止状态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失。机动车一方无事故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第六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基金来源包括 一,按照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费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资金,二 对按照规定未投保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的罚款,三、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依法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的资金,四 救助基金孳息 五。小型客车号牌号码公开竞价所得价款 六、其他合法来源 第六十一条。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用于交通事故中人身伤亡的救助。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超出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或者发生交通事故的机动车未参加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 或者发生交通事故后机动车驾驶人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先行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赔偿义务人追偿、交通事故死亡人员的丧葬费,赔偿义务人无力支付或者赔偿义务人无法确认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部分或者全部先行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赔偿义务人追偿,交通事故死亡人员身份无法确认的,参照城镇人口赔偿标准,其损害赔偿金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提存保管、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财政部门会同省保险监督管理部门。省公安机关、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农业、农业机械 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第六十二条 非机动车之间 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 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各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无法确定各方当事人过错的.平均分担赔偿责任、第六十三条、当事人依照规定自行协商处理的未造成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或者仅造成自身车辆损失的单方交通事故.物损价值在三千元以下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报告和申请定损.保险公司应当及时派员处理.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理赔、第六十四条,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 参照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处理。第六章,执法监督,第六十五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办理机动车登记,发放号牌,对驾驶人考试。发证,处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等事项建立公开办事制度.强化执法责任制度,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制度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并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 第六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聘用的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应当在交通警察的带领下,协助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但不得进行行政处罚或者采取强制措施,第六十七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执法执勤实行机动巡逻与定点执勤相结合的方式 对辖区事故多发。交通状况复杂等重点路段.应当重点巡逻或者定点执勤,第六十八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应当依照规定程序执法执勤 调查交通事故或者适用一般程序处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时,交通警察不得少于两人.第六十九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实施罚款的行政处罚 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一 被处五十元以下罚款、被处罚人对罚款无异议的 二.在边远,水上等交通不便地区.被处罚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被处罚人提出的、三、被处罚人在当地没有固定住所、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本省注册登记的机动车辆。其驾驶人可以在违法行为地或者机动车号牌核发地的指定地点缴纳罚款.第七十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现交通违法行为处理或者交通事故认定确有错误的。应当及时纠正.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也可以责令其限期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