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信访事项的受理。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事项 应当予以登记.并区分情况,在15日内分别按下列方式处理、一,对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二、对依照法定职责属于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门处理决定的信访事项,应当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情况重大,紧急的,应当及时提出建议,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决定、三,信访事项涉及下级行政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并抄送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要定期向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通报转送情况,下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要定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报告转送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四,对转送信访事项中的重要情况需要反馈办理结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办理、要求其在指定办理期限内反馈结果、提交办结报告、按照前款第、二.项至第,四,项规定,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并按要求通报信访工作机构 第二十二条、信访人按照本条例规定直接向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以外的行政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予以登记 对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并属于本机关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受理、不得推诿.敷衍 拖延,对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的机关提出。有关行政机关收到信访事项后,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书面答复 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但是,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不清的除外。有关行政机关应当相互通报信访事项的受理情况,第二十三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给被检举 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 第二十四条。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的信访事项,由所涉及的行政机关协商受理,受理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决定受理机关 第二十五条。应当对信访事项作出处理的行政机关分立,合并 撤销的.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受理。职责不清的 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机关受理 第二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 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时.可以就近向有关行政机关报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 应当立即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 必要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必要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 国务院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必要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行政机关对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不得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 谎报,缓报。第二十七条,对于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及时采取措施 防止不良影响的产生。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