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第八十六条。国家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重点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主体功能区划.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大气污染传输扩散规律,划定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报国务院批准,重点区域内有关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确定牵头的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的要求,开展大气污染联合防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指导.督促.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参照第一款规定划定本行政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第八十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重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大气环境承载力,制定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控制目标、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统筹交通管理,发展清洁能源 提出重点防治任务和措施,促进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第八十八条、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结合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 能耗,安全。质量等要求、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实施更严格的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统一在用机动车检验方法和排放限值.并配套供应合格的车用燃油 第八十九条、编制可能对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有关工业园区,开发区。区域产业和发展等规划。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编制机关应当与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会商。重点区域内有关省 自治区 直辖市建设可能对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大气环境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当及时通报有关信息。进行会商,会商意见及其采纳情况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或者审批的重要依据,第九十条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用煤项目的、应当实行煤炭的等量或者减量替代、第九十一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建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大气污染源监测等相关信息共享机制,利用监测,模拟以及卫星.航测。遥感等新技术分析重点区域内大气污染来源及其变化趋势,并向社会公开,第九十二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跨区域执法、交叉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