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价格主管部门 铁路主管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海关,应当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价格以及进口.出口的监督检查,对非法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易制毒化学品、或者走私易制毒化学品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前款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易制毒化学品监督检查时,可以依法查看现场,查阅和复制有关资料,记录有关情况,扣押相关的证据材料和违法物品、必要时 可以临时查封有关场所,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物品。不得拒绝或者隐匿。第三十三条、对依法收缴、查获的易制毒化学品,应当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海关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督下 区别易制毒化学品的不同情况进行保管,回收 或者依照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由有资质的单位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督下销毁,其中、对收缴,查获的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一律销毁,易制毒化学品违法单位或者个人无力提供保管。回收或者销毁费用的 保管。回收或者销毁的费用在回收所得中开支、或者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禁毒经费中列支,第三十四条。易制毒化学品丢失 被盗。被抢的。发案单位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并同时报告当地的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卫生主管部门.接到报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立案查处。并向上级公安机关报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逐级上报并配合公安机关的查处,第三十五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易制毒化学品许可以及依法吊销许可的情况通报有关公安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生产,经营易制毒化学品企业依法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情况通报有关公安机关和行政主管部门、第三十六条 生产 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 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许可或者备案的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本单位上年度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 出口情况.有条件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单位,可以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计算机联网。及时通报有关经营情况.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协调合作,建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情况、监督检查情况以及案件处理情况的通报、交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