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监督管理,第二十条.已经取得生产使用登记证的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应当于每年的1月31日前、向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填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释放与转移报告表,环境风险防控管理计划。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释放与转移报告表应当包括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及其特征污染物向环境排放.处置和回收利用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核算数据等内容 环境风险防控管理计划应当包括减少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及其特征污染物排放的重大工艺调整措施。污染防治计划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能力建设方案等内容 第二十一条.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 应当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对生产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及其特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行监测、不具备自行监测能力的,可以委托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或者经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实施监测,第二十二条。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应当于每年1月发布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年度报告。向公众公布上一年度生产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品种.危害特性。相关污染物排放及事故信息。污染防控措施等情况、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还应当公布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及其特征污染物的释放与转移信息和监测结果,第二十三条,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台账,记录危险化学品的品种.生产使用量,销售去向、供货来源等信息 以及污染物排放、环境监测等环境管理信息档案,并长期保存,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应当按照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要求,定期对企业的环境风险进行自查,发现问题的,及时纠正。并保存自查记录,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的环境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监督性监测 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进行的监督检查.应当包括生产使用登记证载明的环境管理要求落实情况,环境风险评估报告提出的防范措施落实情况,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释放与转移情况.环境风险防控管理计划执行情况,环境监测情况等、第二十五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依照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的规定.采取以下措施.一,进入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实施现场检查。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查阅 复制有关文件、资料。二.发现危险化学品环境事故隐患.责令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 三,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或者标准要求的设施、设备。装置.器材.运输工具.责令立即停止使用.四。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查封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场所、扣押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生产,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以及用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 法规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原材料,设备.五,发现影响危险化学品环境安全的违法行为 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责令限期改正、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应当予以配合 不得拒绝,阻碍,第二十六条、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2月底前汇总本行政区域生产使用登记证颁发情况和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释放与转移数据 并逐级上报至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将汇总情况上报至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并公布上一年度本行政区域内已经取得生产使用登记证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名单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危险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情况,并定期通报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第二十七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建立全国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并可以委托其所属的从事化学品环境管理的机构。汇总和分析全国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和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释放与转移的相关信息,第二十八条,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下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及时依法进行调查,核实与处理。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进出口企业予以处罚的情况.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进出口企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不予核发排污许可证 不予通过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并向有关金融。证券监督管理机构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