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减免税的监督管理.第二十一条.税务机关应当结合税收风险管理,将享受减免税的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纳入风险管理 加强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一.纳税人是否符合减免税的资格条件。是否以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等手段骗取减免税,二 纳税人享受核准类减免税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是否根据变化情况经税务机关重新审查后办理减免税 三、纳税人是否存在编造虚假计税依据骗取减免税的行为。四。减免税税款有规定用途的,纳税人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减免税款.五,减免税有规定减免期限的、是否到期停止享受税收减免,六。是否存在纳税人应经而未经税务机关批准自行享受减免税的情况 七。已享受减免税是否按时申报、第二十二条,纳税人享受核准类或备案类减免税的.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材料有留存备查的义务 纳税人在税务机关后续管理中不能提供相关印证材料的.不得继续享受税收减免 追缴已享受的减免税款。并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税务机关在纳税人首次减免税备案或者变更减免税备案后,应及时开展后续管理工作 对纳税人减免税政策适用的准确性进行审核。对政策适用错误的告知纳税人变更备案。对不应当享受减免税的、追缴已享受的减免税款,并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税务机关应当将减免税核准和备案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体系中,建立税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一,建立健全减免税跟踪反馈制度、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定期对减免税核准和备案工作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适时完善减免税工作机制.二、建立减免税案卷评查制度。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各类减免税资料案卷 妥善保管各类案卷资料.上级税务机关应定期对案卷资料进行评查,三、建立层级监督制度,上级税务机关应建立经常性的监督制度。加强对下级税务机关减免税管理工作的监督 包括是否按本办法规定的权限.条件、时限等实施减免税核准和备案工作。第二十四条.税务机关需要对纳税人提交的减免税材料内容进行实地核实的,应当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实地核查 并将核查情况记录在案,上级税务机关对减免税实地核查工作量大,耗时长的,可委托企业所在地的区县税务机关具体组织实施、因税务机关的责任批准或者核实错误 造成企业未缴或少缴税款 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税务机关越权减免税的,除依照税收征管法规定撤销其擅自作出的决定外,补征应征未征税款,并由上级机关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五条、税务机关应对享受减免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事后监督检查 检查中、发现有关专业技术或经济鉴证部门认定失误的,应及时与有关认定部门协调沟通,提请纠正后。及时取消有关纳税人的优惠资格.督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有关部门非法提供证明 导致未缴,少缴税款的,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