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评价 第七条.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规划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八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以下内容.一 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 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 二,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三,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第九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定.并抄送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n.bsp、编制综合性规划。应当根据规划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编制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应当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本条第二款所称指导性规划是指以发展战略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规划。第十一条。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主要包括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以及与相关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分析、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管理或者技术等措施.环境影响报告书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应当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主要包括规划草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规划草案的调整建议,第十二条,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规划编制机关编制或者组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编制、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质量负责,第十三条 规划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专项规划 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 但是、依法需要保密的除外、有关单位 专家和公众的意见与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重大分歧的、规划编制机关应当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进一步论证 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第十四条。对已经批准的规划在实施范围、适用期限,规模、结构和布局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或者修订的,规划编制机关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重新或者补充进行环境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