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雨水系统4、5.1 屋面雨水应有组织排放、4。5。2 屋面雨水排除.溢流设施的设置和排水能力不得影响屋面结构、墙体及人员安全、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保证及时排除设计重现期的雨水量.且在超过设计重现期雨水状况时溢流设施应能安全可靠运行、2,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系统要求以及出现水患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或建筑损害的严重级别来确定.4,5,3,屋面雨水收集或排水系统应独立设置 严禁与建筑生活污水,废水排水连接,严禁在民用建筑室内设置敞开式检查口或检查井、4.5,4 阳台雨水不应与屋面雨水共用排水立管,当阳台雨水和阳台生活排水设施共用排水立管时.不得排入室外雨水管道、4.5,5。雨水斗与天沟,檐沟连接处应采取防水措施。4、5,6,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管道。附配件以及连接接口应能耐受屋面灌水高度产生的正压.雨水斗标高高于250m的屋面雨水系统,管道、附配件以及连接接口承压能力不应小于2。5MPa,4.5、7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的屋面雨水管道接入室外检查井时,检查井壁应有足够强度耐受雨水冲刷,井盖应能溢流雨水,4、5、8、虹吸式雨水斗屋面雨水系统.87型雨水斗屋面雨水系统和有超标雨水汇入的屋面雨水系统,其管道。附配件以及连接接口应能耐受系统在运行期间产生的负压,4。5,9。塑料雨水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工业厂房的高温作业区。4、5,10,室外雨水口应设置在雨水控制利用设施末端。以溢流形式排放,超过雨水径流控制要求的降雨溢流排入市政雨水管渠,4,5.11。建筑与小区应遵循源头减排原则。建设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减少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降雨的年径流总量和外排径流峰值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新建的建筑与小区应达到建设开发前的水平,2,改建的建筑与小区应符合当地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要求,4,5 12。大于10hm2的场地应进行雨水控制及利用专项设计.雨水控制及利用应采用土壤入渗系统、收集回用系统,调蓄排放系统,4、5.13.常年降雨条件下、屋面 硬化地面径流应进行控制与利用.4,5。14 雨水控制利用设施的建设应充分利用周边区域的天然湖塘洼地。沼泽地.湿地等自然水体、4。5。15。雨水入渗不应引起地质灾害及损害建筑物和道路基础,下列场所不得采用雨水入渗系统,1 可能造成坍塌,滑坡灾害的场所、2,对居住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场所,3。自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高含盐土和黏土等特殊土壤地质场所。4,5,16。连接建筑出入口的下沉地面,下沉广场、下沉庭院及地下车库出入口坡道雨水排放,应设置水泵提升装置排水.4,5,17、连接建筑出入口的下沉地面、下沉广场.下沉庭院及地下车库出入口坡道、整体下沉的建筑小区、应采取土建措施禁止防洪水位以下的客水进入这些下沉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