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试验方法5。1。基本要求试验,试验方法按GB、7956,1。2014第6章试验方法的相关内容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GB 7956,1。2014第5章的相关要求.5,2.整车要求试验5,2。1 一般要求试验。5,2、1,1,举高车在满载条件下行驶100km后,停车并调平支腿。有工作斗的举高车臂架.梯架,从工作斗可以由地面上 下人员的位置开始举升 伸展至最大工作高度并回转360.后折叠或收回至起始位置为。一次工作循环.工作循环时工作斗内按工作斗额定载荷装载、没有工作斗的举高车臂架。梯架.从行驶位置开始抬起。伸展至最大工作高度并回转360后折叠或收回至行车位置为一个工作循环,有消防炮的举高车在每次工作循环中需将消防炮上、下,左,右均摆动到极限位置,试验时 各操纵阀应在最大开度。连续进行50次工作循环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2。1。1的要求 5.2,1.2、举高车报警信号发生时目测检查是否有光信号产生且应闪烁,同时使用声级计分别在距离回转平台操作处和工作斗操作处操作人员耳旁进行测量,测量时。声级计置于,A、计权处 环境噪声应低于被测噪声值至少10dB A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1,2的要求,5、2.1,3,目测检查工作斗操作台控制项目和操作方法与回转平台的控制项目和操作方法 并同时在回转平台和工作斗进行操作。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1,3的要求,5 2、1 4,检查回转平台和工作斗内的对讲系统,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1,4的要求。5.2 1,5。目测检查液压油泵的接合和操作装置的位置.接合的指示灯和接合后发动机转速表读数 目测检查水泵接合的操作装置位置,接合的指示灯和水泵接合后发动机转速.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 1.5的要求 5,2.1 6。检查最大工作高度不小于50m的举高车是否装有消防泵,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 1,6的要求。5,2,1。7。佩戴消防手套在支腿和臂架。梯架,操作处进行实际操作.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1 7的要求,5、2,1、8,目测检查举高喷射消防车消防泵。水力系统操纵装置的位置。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2,1 8的要求、5,2.1 9。使用卷尺测量位于驾驶室前部的举高车各部件离地高度和前风窗玻璃上端的离地高度、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1 9的要求,5,2,1,10 使用卷尺测量举高消防车的最大工作高度,使用量角器测量举高消防车的回转角度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1,10的要求.5,2 2、操作说明和标识检查 5,2,2,1、检查支腿操作台,工作斗操作台及回转平台操作台处的操作及警示说明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 2,1的要求。5.2,2,2,检查伸缩支腿外端,上,下车爬梯处。消防炮操作处.遥控操作处及强制操作处的操作及警示说明、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2 2的要求。5,2。3.液压系统试验,5。2,3 1,按照5、2。1、1规定的工作循环方式连续进行50次工作循环、每5次工作循环测量一次液压油温度,直至试验结束再测量一次.试验时不允许更换液压油,不允许向润滑点加注润滑油或润滑脂.不允许使用非本车设备冷却液压油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2.3,1的要求。5。2,3,2、目测检查液压系统的压力显示的位置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3 2的要求,5,2.3,3、目测检查液压系统的溢流阀安装位置,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3 3的要求 5,2.3 4 检查举高车液压油箱的标牌说明、指示液压油箱液位和温度的装置、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 3、4的要求、5 2、3.5 检查举高车滤油器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3 5的要求。5,2。3,6.目测检查踏下和不踩踏回转平台和工作斗内踏板,操作液压系统时的状态.检查消防泵和液压泵同时工作时的转速情况、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3。6的要求,5,2 4,安全要求试验 5,2,4,1,目测检查臂架、梯架.和支腿互锁的切换方式,支腿未伸展或伸展但并未调平,进行臂架操作。将支腿调平.臂架 梯架,伸展至任何位置 进行支腿操作.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4,1的要求.5.2.4、2,将支腿调平 将臂架,梯架。从行驶位置抬起 伸展并旋转90.收回一条支腿,检查是否有声光报警信号、同时进行臂架,梯架.操作,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4、2的要求,5、2。4,3.将一侧支腿伸出至最远。另一侧支腿不伸出。调平支腿,进行臂架,梯架,操作。目测臂架 梯架.在支腿外伸一侧的工作范围内的工作情况,将臂架.梯架,转向支腿不伸出的一侧.目测臂架,梯架.的运动情况,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4 3的要求。5、2 4 4。有工作斗的举高车 在工作斗内加载额定载荷 把支腿展开 在一侧的两条支腿下放置传感器、调平支腿。将臂架 梯架、沿水平方向伸向无传感器一侧至最大工作幅度后 在工作斗下吊0,1倍额定载荷,测量有压力传感器的两支腿的剩余载荷值 举高喷射消防车举升到最大工作高度。消防炮沿水平方向按照额定压力和额定流量喷射.测量有压力传感器的两支腿的剩余载荷值 使用卷尺测量支腿离地的最大高度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2,4,4的要求,5、2。4。5,举高车行驶至5.的坡度进行调平,或按式.1、计算一侧支腿垫高的高度进行调平 使用角度尺测量调平精度、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4.5的要求,H L。tan5,1,式中,H.侧支腿垫高的高度.单位为毫米.mm.L 支腿横向跨距,单位为毫米,mm。5,2。4.6 操作臂架。梯架、以最大速度回收或滑车以最大速度下降 直接关闭臂架,梯架,或滑车的动力系统.观察臂架、梯架。和滑车能否锁止.测量全部臂架、梯架。或滑车的下降距离 连续进行3次试验,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均符合4,2,4。6的要求、5、2.4 7,查看举高车使用的钢缆.链条等索具以及其他索具的设计计算书,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4.7的要求,5,2。4 8,检查举高车各操作面板是否能更改液压和电气系统参数.如有参数调整处。这些调整处是否需要专用的工具才能打开、调整操作处是否有警示说明 目测警示说明的颜色和内容.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4、8的要求、5。2。5 特殊要求试验 5,2、5,1、登高平台消防车,5。2.5、1.1、在举高车工作斗内按额定载荷加载.安全限位装置正常工作.臂架从行驶位置抬起时开始计时,直至举高车工作斗升高至最大工作高度并回转90,工作斗举升和臂架回转可同时进行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1,1的要求、5.2、5.1。2。使用秒表测量支腿伸展.支撑并调平的时间.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 5 1.2的要求。5、2,5 1.3,使用卷尺测量工作斗尺寸.计算工作斗面积,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2。5,1 3的要求.5。2。5。1。4.查阅企业设计资料,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1,4的要求,5、2,5,1.5.目测登高平台消防车是否有侧向爬梯.爬梯下端是否设置折叠辅助梯,辅助梯是否能保证人员安全到达地面、爬梯顶端与工作斗之间是否有过度梯节、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 1 5的要求,5,2。5.1、6,目测检查爬梯是否有照明装置,爬梯远离臂架一侧是有扶手,爬梯的最大承载人数在回转平台操作处是否有标示、使用卷尺测量梯蹬长度,爬梯间距和防滑面的长度,将登高平台消防车工作斗靠在固定物体上 爬梯按2m的间距在梯节上加载。加载的总载荷为75kg乘以生产企业允许的同时可在梯上的最大人数。每个加载梯节的载荷为75kg 加载全部载荷并保持1h后去除载荷.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1.6的要求 5,2,5,1 7.将登高平台消防车的臂架从行驶位置抬起并回转90,工作斗内按喷射时的规定载荷加载。将臂架以与水平面45、角度伸展至最大工作幅度或将末节臂架以45。伸展至工作极限位置,消防炮在工作范围内以额定流量喷射,按照5,2。4、4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1 7的要求.5,2,5,1,8.使用角度尺和量角器测量消防炮的俯仰角和左右摆角。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1。8的要求,5,2。5 1,9,使用外部水源校准登高平台消防车在最大工作高度下消防炮的工作压力和流量。将消防炮置于离地10m的高度、消防炮与水平面成30。角、以校准的压力进行喷射。按照GB,19156规定的方法测试消防炮喷射距离.检查消防炮进口处的阀门和压力表、使用秒表测量阀门的开启时间,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1、9的要求.5.2,5。1,10.使用卷尺测量举高消防车的最大工作高度,使用角度尺测量臂架。梯架 的回转角度,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 1 10的要求,5 2。5 2。云梯消防车。5,2。5、2,1,试验时工作斗应按额定载荷加载。安全限位装置正常工作。臂架从行驶位置举升时开始计时,直至举高车工作斗升高至最大工作高度并回转90.工作斗举升和臂架回转可同时进行,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2 1的要求.5、2.5.2 2,使用秒表测量支腿伸展,支撑并调平时间。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2 2的要求、5,2 5.2,3,使用卷尺测量工作斗和滑车面积。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2、3的要求.5,2,5、2.4.查阅企业设计资料、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2。5,2,4的要求。5、2,5、2,5,目测云梯消防车梯架下端是否设置辅助梯 辅助梯打开后是否可直达地面,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2,5的要求,5 2,5,2,6 目测检查云梯消防车梯架是否有照明装置、梯架两侧是否有扶手,梯架的最大承载人数在回转平台操作处是否有标示 使用卷尺测量梯蹬长度,爬梯间距和防滑面的长度 将云梯消防车工作斗,或梯架顶端.靠在固定物体上、梯架按2m的间距在梯节上加载,加载的总载荷为75kg乘以生产企业允许的同时可在梯上的最大人数、每个加载梯节的载荷为75kg、加载全部载荷并保持1h后去除载荷,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2、6的要求,5,2。5、2,7。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圆形梯蹬的直径、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2,5,2、7的要求.5.2、5,2.8、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梯蹬截面长 宽尺寸,计算梯蹬截面积、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 2。8的要求,5。2.5。2,9。先将2300N载荷加在云梯消防车最宽的梯蹬中间90mm区域 加载时间为5min、去掉载荷后.再将载荷加在云梯消防车最窄的梯蹬中间90mm区域、加载时间为5min 去掉载荷后,目测检查加载梯蹬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 5.2.9的要求 5 2,5,2 10。梯架放置在行驶位置、测量整个梯架长度。将车辆加速至车速略大于30km。h。挂进空挡.当车速下降至30km.h时,用力踩踏制动踏板,当车辆完全停止后、测量此时梯架长度。记录两次测量的差值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2.10的要求.5、2.5,2,11 将云梯消防车的梯架从行驶位置抬起并回转90 与水平面45,角度伸展至最大工作幅度.工作斗内加载额定载荷,工作斗内消防炮举升至最大仰角 以额定工作压力喷射 按照5。2。4,4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2 11的要求 5,2,5,2,12.目测消防炮是否对梯架的运动产生影响。是否对接近梯顶的人员产生影响,使用角度尺和量角器测量消防炮的俯仰角和回转角、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2.5。2 12的要求 5,2,5 2,13 使用外部水源校准云梯消防车在最大工作高度下消防炮的工作压力和流量。将消防炮置于离地10m的高度、消防炮与水平面成30 角.以校准的压力进行喷射、按照GB.19156规定的方法测试消防炮喷射距离、检查消防炮进口处的阀门和压力表 使用秒表测量阀门的开启时间。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2,13的要求.5、2、5,3、举高喷射消防车,5 2,5、3 1.试验时臂架从行驶位置抬起时开始计时、直至升至最大工作高度并回转90、臂架举升和回转可同时进行、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 3。1的要求,5,2。5 3。2 使用秒表测量支腿伸展.支撑并调平时间。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2,5、3,2的要求.5 2、5。3.3。目测检查探照灯的安装位置。灯光颜色和照射方向,目测检查摄像装置的俯仰角和回转角是否与消防炮一致以及所摄影像是否在显示器上显示。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3.3的要求 5。2 5,3、4、消防炮在最大工作高度以额定工作压力和流量喷射时.操作回转平台回转。俯仰臂架下俯和上仰。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3、4的要求,5、2 5.3。5.对举高喷射消防车是否有外供水接口进行目测检查、通过外供水接口向消防炮供水进行消防炮喷射.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 3.5的要求,5、2,5 3 6、在安装消防炮的臂架水平状态下,使用角度尺和量角器测量消防炮的俯仰角和回转角 检查举高车消防炮的控制方式。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3。6的要求,5、2,5、3。7.使用外部水源校准举高喷射消防车在最大工作高度下消防炮的工作压力和流量,将消防炮置于离地10m的高度,消防炮与水平面成30 角、以校准的压力进行喷射,按照GB,19156规定的方法测试消防炮喷射距离、检查消防炮进口处的阀门和压力表,使用秒表测量阀门的开启时间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 5.3.7的要求 5,2.5 3.8,臂架从最大工作高度返回时使用秒表开始计时。至更换破拆装置后再举升到最大工作高度时停止计时.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3,8的要求,5。2,5。3 9.检查带破拆装置的举高喷射消防车的破拆装置的定位 更换和固定方式,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2、5,3。9的要求,5.2、5。3。10。检查破拆装置与臂架固定是否牢固可靠,若结构不能保证消防车行驶时破拆装置固定可靠。检查破拆装置是否放置在储存箱内、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3,10的要求、5,2。5,3,11将臂架举升至最大工作高度,此时破拆器应向固定物体施加与地面水平的最大力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2.5。3、11的要求,5。3 底盘改制试验5,3,1.按照GB、7956,1,2014中6。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本部分4 3、1的要求,5,3,2,伸展支腿至调平。目测检查车轮是否离地,检查架系统的锁定情况,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3.2的要求、5,4,专用装置试验5.4,1 支腿试验,5.4 1,1。检查举高车支腿数量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 1。1的要求,5。4。1,2,目测检查举高车的调平方式、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 1,2的要求.5 4.1 3、使用卷尺测量举高车行驶状态下支腿的外伸处的宽度,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1,3的要求、5.4 1 4,在支腿操作处操作支腿,观察能否目测支腿的运动情况、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1,4的要求,5、4、1,5.进行支腿伸展。支撑和调平的操作,使用噪声仪测量距离支腿最外侧1m,离地高度1,65m处的噪声、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 1.5的要求,5.4,1,6。支腿运动时按下紧急停止按钮,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4 1。6的要求,5、4 1。7。目测支腿操作说明上的内容。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1.7的要求、5。4、1,8、试验时、将举高车支起并调平,举起臂架,梯架、有工作斗的举高车在工作斗中加上额定载荷.没有工作斗的举高车不加载 测量4个垂直支腿油缸的伸出量,1h后再测量4个垂直支腿油缸的伸出量,两次测量值的差即为油缸的回缩量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4,1、8的要求。5。4,1,9,操纵支腿连续进行100次伸展.支撑和调平,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1 9的要求,5。4 1 10,查阅企业的无损探伤报告。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1.10的要求、5.4 1。11.目测检查支腿上标志灯的位置,颜色和清晰度.支腿外侧反光漆是否漆成条状。使用秒表测量标志灯闪烁频率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1、11的要求 5。4,1 12,使用称重设备称量每块垫板的重量,使用卷尺测量垫板的面积,在举高车满载条件下。调平举高消防车、使用压力传感器称量各支腿受到的压力。计算垫板的压强。将垫板垫在支腿下面。举升臂架 梯架,工作斗内装载额定载荷持续1h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1.12的要求、5。4,1,13。检查支腿调平后支腿操作处是否有灯光指示。目测水平仪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1。13的要求 5。4.2。臂架,梯架,试验.5,4,2 1 一般要求试验 5,4。2、1,1,目测检查臂架、梯架,的安装位置.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2,1。1的要求。5。4。2.1 2。目测检查举高车在行驶状态下.臂架,梯架、是否放置在固定的托架上、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2、1,2的要求。5、4.2 1。3 目测检查举高车的外部标识和臂架.梯架 上涂刷的内容。使用卷尺测量涂刷的长度和臂架。梯架.行驶状态的长度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4、2.1,3的要求,5,4 2。1 4、使用标准色卡与车身颜色、臂架 梯架,颜色和臂架。梯架。上标识的颜色进行对比.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2 1。4的要求、5,4,2、1,5。目测检查臂架,梯架,的托架是否有照明、照明开关是否在回转平台操作台处控制,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2 1,5的要求,5 4 2、2、臂架。梯架.标牌检查,目测检查臂架,梯架,标牌的固定位置 固定方式和内容.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2、2的要求,5、4,2。3。臂架,梯架,操作试验。5、4 2、3.1,检查臂架.梯架.的操作方式、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 2,3、1的要求,5、4,2.3、2、目测检查臂架。梯架。运动时,操作人员可见处实时显示的内容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2,3、2的要求.5.4 2 3、3 目测检查回转平台操作台上是否设置紧急停止按钮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2、3 3的要求.5。4 2.3、4,操作臂架.梯架.操纵手柄。目测臂架,梯架,运动方向,松开手柄观察手柄回位情况.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2 3。4的要求。5、4,2。4。臂架.梯架 安全试验,5、4、2。4。1 将举高车支腿调平.操作臂架.梯架.向各个方向任意运动.检查安全系统是否自动工作,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2、4。1的要求、5 4 2,4,2。分别在工作斗空载和满载状态下运动臂架,梯架,目测臂架,梯架,的运行状态,连续启动、停止臂架.梯架,运动,检查车辆摇晃情况、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2 4.2的要求,5,4,2,4,3、检查臂架 梯架 运动至接近极限位置时是否会减速 臂架,梯架,达到安全位置时是否会停止运动并声光报警,使用声级计测量回转台操作处的报警声,检查臂架 梯架,停止运动后可以动作的方向,向安全方向动作是否需要附件开关,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2、4 3的要求。5,4,2。4。4,在工作斗内加载额定载荷后伸展至最大工作幅度,再加载0,5倍额定载荷 保持1h、然后将臂架、梯架,伸至最大工作高度。保持1h。去掉载荷后检查臂架,梯架.是否有永久变形及结构破坏现象,臂架、梯架、动作是否正常。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2,4 4的要求.5。4.2。4 5,将举高车支起并调平。举起臂架.梯架,至最大工作高度.有工作斗的举高车在工作斗中加上额定载荷、没有工作斗的举高车不加载 在工作斗底部或臂架。梯架。顶端吊下一铅锤。测量铅锤的离地高度.1h后、再测量铅锤的离地高度、两次测量值的差即为油缸的回缩量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2 4。5的要求、5.4 2 4。6,查阅企业相关设计资料.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2。4,6的要求.5 4.2、4,7.根据企业设计图纸和臂架,梯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结果确定举高车臂架,梯架.的危险截面和危险点.在臂架,梯架,的危险截面和危险点上黏贴应变片。在臂架的应力集中处选取部分测点.在主受力面黏贴应变片。臂架.梯架,放置在行驶位置时为应力测试的初始位置.将举高车支腿调平,带工作斗的举高车在工作斗内加载额定载荷.带消防炮的按照消防炮额定工作流量和压力进行喷射.根据企业设计计算书和实际使用工况选取试验工况 记录各测点的应力、选取最大应力点、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2 4,7的要求.5、4 2.4,8、核查企业无损探伤报告。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4 2.4,8的要求,5,4.3、工作斗试验。5,4,3.1、标识检查。5,4,3。1、1.目测检查工作斗内标识的内容 清晰度和固定方式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3,1,1的要求.5,4、3 1.2 目测检查举高车能否按工作斗载荷和消防炮喷射情况自动确定安全范围和工作幅度。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3。1.2的要求、5,4,3,2,结构强度试验。5.4.3.2、1。检查工作斗门的开启方向 把手的位置.用卷尺测量门的宽度和高度。使用拉力计水平向工作斗内拉门的上缘直至拉力计读数达到2000N.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3、2。1的要求,5 4.3,2.2,目测工作斗地面是否有防滑和排水装置 使用卷尺或游标卡尺测量踢板高度和镂空地面的孔洞大小、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3。2,2的要求,5 4,3、2。3,使用拉力计水平向工作斗内拉围栏直至拉力计读数达到2000N,用卷尺测量围栏高度和围栏开口大小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3,2,3的要求。5。4,3,2.4 使用量角器测量工作斗摆角,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3,2,4的要求、5,4.3、2,5,将臂架,梯架 收回,对臂架,梯架、伸出的部分进行支撑、向工作斗加载应注意不要引起动载荷 10min后去除载荷,检查工作斗及与臂架,梯架,的连接部分是否有结构破坏和永久变形,是否能正常调平和回收至行驶位置,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4.3 2,5的要求。5。4。3 2、6,检查可拆卸工作斗是否能与臂架、梯架。自动锁紧,解除锁紧的操作方式,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 3、2.6的要求.5.4.3、3。配件和附件试验,5,4 3.3.1。查阅安全带的检验证书 检查安全带的吊点位置,与工作斗的连接方式及安全带的连接标识.使用卷尺测量和安全带相连的安全绳的长度、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 3,3。1的要求。5 4,3.3.2。检查工作斗内探照灯的照射范围。光色和开关位置。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3,3,2的要求,5,4 3 3、3 检查水雾喷头的覆盖范围和控制位置,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3,3。3的要求、5、4、3 3,4,检查空气呼吸系统的面罩数量,使用秒表测量空气呼吸系统使用时间,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 3、3,4的要求.5,4,3,3,5 检查工作斗内应急高空逃生装置的连接方式。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4 3。3,5的要求。5.4。3.4 工作斗安全试验,5 4,3、4 1、在工作斗内人员站立面放置角度尺、将举高车臂架、梯架 从行驶位置举升至最大工作高度并回转90,记录角度尺最大读数。人为停止工作斗调平,继续运动臂架、梯架 至10 目测臂架.梯架。是否会停止运动 目测检查是否要同时操作两个装置才能手动调平工作斗。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4.3、4.1的要求,5。4,3。4.2.向工作斗内放置载荷,检查当载荷超过工作斗额定载荷时。是否有报警声、用声级计测量回转台操作台处的报警声.操作臂架动作.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3、4,2的要求.5 4。3,4。3,臂架.梯架。低速运动,采用人工方式接近工作斗防碰撞传感器,同时观察臂架。梯架.是否停止运动并报警 对臂架.梯架,顶端或工作斗施加1000N的力、检查臂架是否报警并停止工作。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均符合4.4。3.4,3的要求,5.4。3,4,4,使用可调风发生器模拟自然风.并使用风速仪测量风发生器吹出的风速.当风发生器吹出的风速达到规定时。将风吹向风速测量仪同时观察报警情况。用声级计测量回转台操作台处报警声大小,试验进行3次、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均符合4。4,3。4.4的要求。5.4,4 回转平台试验,5,4。4。1,检查回转平台是否可双向回转.是否有制动装置、润滑和维修是否便利.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4,1的要求。5,4.4,2,检查围栏是否方便进出,是否影响回转平台回转。使用卷尺测量围栏的高度、使用拉力计水平向回转平台外拉围栏直至拉力计读数达到1500N 观察围栏是否破坏或永久变形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 4、2的要求 5、4、5。其他装置试验、5。4,5,1、检查采用电控系统的举高车是否有应急操作装置、检查辅助装置的操作方式,警示说明及其颜色和开启方式,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5 1的要求 5,4 5、2 将举高车举升至最大工作高度。有工作斗的举高车工作斗内按额定载荷加载,发动机熄火、将臂架.梯架。从最大工作高度使用辅助动力源收回至行驶位置 使用秒表测量收回时间.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 5.2的要求 5,4,5,3。在滑车内加载额度载荷,从梯架的底部升至顶部、再返回底部为1次工作循环,连续进行1000次工作循环 使用秒表测量1次工作循环所需时间.使用拉力计水平向工作斗内拉围栏直至拉力计读数达到2000N,用卷尺测量围栏高度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4,5。3的要求,5,5 消防水力系统试验5。5 1.消防泵试验,5 5 1.1 核对消防泵的检验证书,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1 1的要求、5,5。1。2、消防车停在平整 坚硬的地面上.按照4 5、1.2中规定的流量和压力进行试验。待消防车运转稳定后开始计时,每隔15min测量一次下述规定的各参数并检查发动机,取力器有无异响。过度振动 漏水。漏油.漏气等异常现象。做好记录,消防泵进口压力,消防泵出口压力 消防泵流量.消防泵转速、发动机水温,取力器润滑油温度,取力器轴承座温度 试验过程不应间断.并保持泵的出口压力和流量不低于规定值,试验中可随时调节辅助冷却器、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1.2的要求。5,5、2,消防炮试验、核对消防炮的检验证书,判定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2的要求,5。5。3、消防管路试验.5,5 3、1,一般要求试验,5。5、3、1 1 检查所有消防管路的材质或防腐措施,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3。1、1的要求,5,5,3。1,2.目测检查所有消防管路的布置情况、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3、1,2的要求,5.5,3、1.3。目测检查所有与消防泵相连消防管路的颜色,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3,1 3的要求,5,5。3、2、消防泵进水管路试验,5,5、3、2.1 目测检查消防泵进水口位置 消防泵压力和流量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3 2.1的要求,5、5、3。2,2 检查进水管路的阀门、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3。2,2的要求、5。5、3.2、3.目测检查消防泵的每个进水口和吸水管之间的滤网、用游标卡尺测量过流断面处滤网孔尺寸.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3、2,3的要求,5、5 3、2.4、试验时将各进,出水口封闭,用试压泵向管内压水,达到试验压力后保持3min,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3 2。4的要求.5 5,3.3.消防泵出水管路试验 5,5、3 3.1 消防车停在平整。坚硬的地面上,将各出口和流量计相连,启动发动机并接合消防泵.在额定转速下运行.测量消防泵的压力和流量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3。3、1的要求.5,5。3,3。2、用卷尺测量出水口中心离地高度、并目测检查出水口倾斜情况 用卷尺测量出水口中心离操作踏板上平面的高度,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5.3、3.2的要求 5、5。3,3 3 目测检查出水管路止回阀的安装情况。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 3,3 3的要求。5、5.3 3 4,手动启闭的出水阀。在出水管路最大工作压力下,在出水阀操作手柄顶端施加操作力.用拉力计测量开启和关闭力大小,当出水管路中没有压力时,在出水阀操作手柄顶端施加操作力.用拉力计测量开启和关闭力大小。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3。3。4的要求 5,5.3。3.5.检查消防泵出水管路的出水阀及指示标牌,警示标牌、并用秒表测量阀门完全打开所用时间,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3,3 5的要求,5、5,3。4 水罐至消防泵的输水管路试验.5,5 3 4,1、检查水罐至消防泵的输水管路阀门,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3 4。1的要求 5,5.3.4,2.目测检查水罐内输水管路进口位置,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3.4,2的要求,5,5.3 4 3.目测检查输水管路进口滤网、使用罐内供水,把各出口和流量计相连。启动消防泵,在额定工况下运转 待运转稳定后测量泵的流量和压力,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3。4 3的要求,5 5 3.4.4.当车辆水平时.将水罐内灌满水,测量总重,启动消防泵、在额定流量下从水罐向消防泵供水、待水罐不能供水后停止 测量总重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3、4。4的要求,5 5 3。5,举高消防车管路特殊要求、5 5,3,5.1、缓慢增加水压直至压力限制阀动作,增压速率不大于0.1MPa s,记录限制阀动作时的压力值、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3 5、1的要求,5.5.3,5。2.检查是否有放余水阀。使用秒表测量放余水时间、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3,5。2的要求。5。5。3。5。3、将举高车臂架伸展至最大工作高度。封闭管路的压力限制阀,使用试压泵对管路注水,直至压力升高到水路最大工作压力的1,5倍,保持压力3min,继续注水直至压力升高至水路最大工作压力的2倍 保持压力3min,试验时、压力应由外供水管路的进口进入 对有自带消防泵的,压力应由泵出口处进入。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3。5 3的要求。5、5,3.5,4,检查带工作斗的消防车是否有向外供水的接口.接口是否有球阀,测量接口尺寸、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5.3,5、4的要求,5.5,3,5 5、将举高车臂架、梯架、举升至最大工作高度 消防炮按照额定流量和额定压力喷射,测量消防泵出口处压力.消防炮入口处压力及此时水路系统管路的垂直高度及管路长度.按照式 2、计算沿程损失的大小,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3、5 5的要求 式中。hf 沿程损失,单位为兆帕每米 MPa、m、p1 消防泵出口处压力.单位为兆帕 MPa,p2.消防炮入口处压力.单位为兆帕,MPa.Gw,水路的高度位差。单位为兆帕。MPa L.管路的长度,单位为米,m。5。5、4 罐体试验 5,5、4。1.罐体要求试验。5,5.4.1,1,用称重法测量泡沫车罐容量,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4,1 1的要求。5、5,4.1,2。选取200mm。200mm的罐体材料样品。按照GB,4351,1.2005中7。7,1的规定进行盐雾试验,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4、1,2的要求 5.5,4。1,3。检查罐内防荡板设置.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5 4,1,3的要求,5 5。4,1.4。目测检查人孔及人孔盖,用卷尺测量人孔直径、关闭人孔盖。将水罐注满水 封闭各出入口.用试压泵向罐内缓慢加压至规定试验压力、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4.1.4的要求 5。5,4,1、5,目测检查水罐和泡沫液罐排污孔。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4、1 5的要求,5。5 4,1,6。目测检查水罐和泡沫液罐的液位或液量的指示装置。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4。1 6的要求 5。5.4 1.7。将水罐和泡沫液罐注满水。分别封闭水罐和泡沫液罐各出入口、用试压泵向罐内缓慢加压至规定试验压力、保持3min。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5.4.1.7的要求、5、5。4、1、8.目测检查泡沫罐呼吸口、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4,1.8的要求。5、5。4.2,注液装置试验,5,5,4,2,1、目测检查消防泵至水罐注水管路内的阀门、用卷尺测量注水管路通径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4,2 1的要求 5、5.4.2,2.用卷尺测量从车辆外部向水罐注水的管路通径.向水罐内注满水,目测检查管路情况 目测检查注水处的防护盖。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4,2,2的要求,5.5。4,2,3 检查泡沫液泵至泡沫液罐间的注液管路阀门,用游标卡尺测量注液管路壁厚和通径.核查注液管路材质报告,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5。4.2。3的要求,5,5,4 2.4,目测检查泡沫罐注液口的密封保护盖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5,4.2 4的要求、5。5、4,3,溢水装置试验、目测检查水罐内的溢水管路 用卷尺测量溢水管路尺寸、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5,4.3的要求。5.6,仪器.仪表试验5,6、1。按照GB.7956,1,2014中6、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本部分4,6,1的要求.5,6、2.目测检查举高车是否配备显示液压泵累计工作时间的计时器,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6、2的要求 5。7.器材的摆放和固定试验5。7。1,按照GB.7956,1.2014中6.10和6、1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本部分4.7 1的要求、5,7,2.目测检查举高车随车配备的器材。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7、2的要求.5.8,警报灯具试验5 8。1.按照GB.7956。1,2014中6。7 28。6、7。3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本部分4 8。1的要求。5.8、2。目测举高车后部频闪灯的颜色,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8,2的要求,5 9.随车文件、工具及易损件检查5 9、1 查阅随车交付的相关文件、文件内容是否清晰完整.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 9,1的要求、5,9。2,检查随车配置的专用工具是否齐全,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9,2的要求,5,9 3、检查随车配置的易损件和全套消防装置的电路保险丝是否齐全、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4.9,3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