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施,工5 1.一般规定5、1,1、5.1 3.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和工程实践经验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规定了九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有关安全管理与文明施工还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其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施工阶段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可参照本标准附录B的计算方法进行.有条件时,宜按有限单元法或其他方法进行更加细致地计算分析。本标准附录B中介绍的方法,是目前众多计算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和温度应力方法中的一种。可以在施工前对施工对象在现有条件下.包括材料和工艺,的温升峰值、降温速率 里表温差等参数及开裂情况做出合理估算.参考估算结果可对拟采用材料和工艺进行调整 计算过程中需要的参数。应尽量采用实际试验结果,关于保温覆盖层厚度的确定 本标准在附录C中给出了计算方法、它是根据热交换原理.假定混凝土的中心向混凝土表面的散热量,等于混凝土表面保温材料应补充的发热量。并把保温层厚度虚拟成混凝土的厚度进行计算,但应指出的是现场应根据实测温度进行及时调整。5,1、4。整体分层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是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本条文规定了宜优先采用,工程实践中也有称其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 斜向分层,阶梯状分层。分层连续.大斜坡薄层推移式浇筑。等、本条文强调整体连续浇筑施工,不留施工缝,确保结构整体性强,分层连续浇筑施工的特点、一是混凝土一次需要量相对较少 便于振捣、易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二是可利用混凝土层面散热 对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有利 三是可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对于实体厚度一般不超过2m 浇筑面积大。工程总量较大,且浇筑综合能力有限的混凝土工程,宜采用整体推移式连续浇筑法,5,1.5,大体积混凝土.一般厚度大于2m.允许设置水平施工缝分层施工.并规定了水平施工缝设置的一般要求 已有的试验资料和工程经验表明,设置水平施工缝能有效地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升值。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当在施工缝的表层和中间部位设置间距较密。直径较小的抗裂钢筋网片后 可有效地避免或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或开展,关于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由于转换层结构的尺寸高而大、一般转换梁常用截面高度1。6m,4,0m、转换厚板的厚度2 0m。2。8m、自重大。竖向荷载大.若采用整体浇筑有困难或可能对下部结构产生损害 可利用叠合梁原理。将高大转换层结构按叠合构件施工、不仅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还可利用分层施工形成的结构承受二次施工时的荷载,5,1、6。对超长,大于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伸缩缝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可留置变形缝。后浇带或跳仓方法分段施工。并规定了设置的一般要求,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外部约束程度,减少每次浇筑段的蓄热量,防止水化热的积聚、减少温度应力 但应指出的是跳仓接缝处的应力一般较大。应通过计算确定配筋量和加强构造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