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源 更多>
  • 安徽省电子政务外网市县网络总体构架设计规范 DB34/T 3606-2020
  • 安徽省内河航道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DB34/T 3678-2020
  • 马鞍山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暂行规定 马政[2012]121号
  • 芜湖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 2023年
  • 池州市美丽公路建设规范 DB3417/T 001-2019
  • 安徽省医院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DB34/T 3598-2020
  • 安徽省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 等级划分 DB34/T 2141-2020
  • 宿州市城市行业用水定额 DB3413/T 0001-2020
  • 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
  • 安徽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小修养护作业规程 DB34/T 2150-2020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 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芜湖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17年6月9日,芜湖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16 28号、及省环保厅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严格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坚持全面设点,全市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努力建设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 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到2020年 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 重点污染源 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互通。监测预报预警 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协同,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加快建设创新型生态强市提供有力保障 二 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结合国家,省相关布署和要求、市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整合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 土壤 噪声。辐射,生态等要素 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市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客观 准确,及时反映环境质量状况、一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在全市布设能自动监测6项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的监测点位、全市点位总数,含国,省控监测点位,不少于9个,根据环境管理需要还可加密布设市控,县控点位、监测范围逐步覆盖重点工业园区。主要城市道路,在主要公路、港口,码头等区域布设交通运输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二.水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省控监测点位主要布设在长江。青弋江干流和全市主要水体、手工监测点位总数不少于22个,含跨市界,自动监测点位总数不少于2个 市控 县控监测点位监测范围应覆盖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城市黑臭水体及环境管理需要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其他水域,逐步实现跨市界。重点县界水体及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在水功能区 重要渔业水域及地下水等区域布设监测点位,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水务局 市住建委,市农委、市国土局,三.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在耕地.林地,重金属污染防治区域。污染场地及周边地区,饮用水水源地,农产品产地等区域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基本覆盖各县。区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国土局 市农委。市林业局。四,声环境质量监测,根据城市发展状况,适时优化调整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成覆盖城市建成区 主要城市道路等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在城市轨道交通沿线。铁路沿线,建筑施工场地、大型机场等区域开展试点监测工作、责任单位 市环保局.五、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建立电磁辐射.射频、电离辐射.伽马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环境质量监测网络。逐步提升辐射自动监测能力 在特高压输变电沿线开展工频电磁环境监测试点 在长江.青弋江干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布设放射性监测点位.开展以蔬菜基地为重点的土壤放射性核素试点监测工作.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六.生态状况监测,在林地.重要湿地 自然保护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村庄。森林公园等区域布设生态状况监测点位 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国土局 市农委,市水务局等.七、污染源监测。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确定的重点排污单位要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的法定责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排放标准的监测要求 按照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规定开展自行监测。及时上传并公开自行监测数据、国控.省控排污单位应建设稳定运行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市环保局组织开展重点排污单位监督性监测,环境监察机构依据重点排污单位监督性监测结果开展监管执法.各级环保部门应依法加强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日常监管执法、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各县.区,开发区环保、分 局.三.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建设全市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平台 依托市级政务云。数据交换平台和电子政务外网运行 汇集各级环境保护 公安 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水务.林业,卫生计生。气象等部门获取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数据、形成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网络、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机制。实现监测数据集成共享、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发改委 市公安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农委,市水务局 市林业局,市卫计委。市气象局等、四,科学引导环境管理和风险防范。一。加强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完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形成3至5日空气污染趋势预报.开展污染源分析和污染治理成效评估。提高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和污染预警水平,在我市境内的长江 青弋江、漳河等重要河流定期开展水质监测,针对流域特征污染物构建水质预警系统.逐步实现水质变化趋势预测和风险预警、选择重金属污染防治区.蔬菜基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掌握特征污染物分布,动态变化状况.研究生态和健康潜在风险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气象局.市水务局。市农委,二 严密监控企业污染排放.完善重点排污单位监测数据传输网络、实现全市重点排污单位监测数据和管理信息联网、形成排污单位监测大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实现污染自动预警、超标排放报警及追踪定位,增加重点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预警与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三.提升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开展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放射性及危险废物等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 提高环境风险防控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完善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和专家库。加强市,县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五.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制度与保障体系,一,明确生态环境监测事权 按照、谁考核、谁监测 的原则 市环保局配合做好国家、省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保障国控,省控监测点位站房用地及水 电 安全等基础设施,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市、县环保部门根据相关要求、承担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责任单位.市环保局,二,强化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各级相关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机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应健全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加强监测质量管理、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大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严厉打击违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党政领导干部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监察局等。三,积极培育生态环境监测市场,开放服务性监测市场 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运行维护、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环境监测活动。在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等基础公益性监测领域。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质监局 市财政局等,四。鼓励引导监测科技创新。鼓励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开展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和大数据分析。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支持高科技产品和技术手段在环境监测领域推广应用,积极培育生态环境大数据产业.在满足需求的条件下优先采购和使用国产仪器设备 促进国产监测仪器产业发展,积极开展交流合作 提升全市环境监测技术创新能力.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市科技局.市经信委 市财政局,五,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各级各类环境监测队伍建设、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健全培训制度 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持续推进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 2016年底前,70,以上县级环境监测机构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2017年,全市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通过省环保厅整体达标验收。各级环保部门要根据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保障机制.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市编办 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组织领导 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各项任务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