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程 DL 5022-2012
- 1 总 则
- 2 术 语
- 3 荷 载
- 4 主 厂 房
- 5 地基与基础
- 6 动力机器基础
- 7 燃料及灰渣贮运建(构)筑物
- 8 烟囱与烟道
- 9 空冷器支架
- 10 管道支架
- 11 抗震设计
- 附录A 干煤棚及圆形封闭式煤场风荷载体型系数
- 附录B 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计算与构造
- 附录C 工字形截面钢-混凝土组合梁抗扭计算
- 附录D 施工及使用过程沉降观测
- 附录E 汽轮发电机弹簧隔振基础设计
- 附录F 翻车机室和缝式煤槽的形式、计算简图及侧壁计算公式
- 附录G 钢筋混凝土烟囱筒壁洞口强度计算
- 附录H 管道支架荷载计算
- 附录J 理论计算周期调整系数
- 附录K 框架异形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条文说明
热门资源
更多>
-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附条文说明] DL 5027-2015
- 换流站阀冷却系统设计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DL/T 5562-2019
-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DL/T 5153-2014
-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 第4部分:电平衡 DL/T 606.4-2018
- 电力电缆隧道设计规程[附条文说明] DL/T 5484-2013
- 架空输电线路荷载规范[附条文说明] DL/T 5551-2018
- 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选择及计算规程[附条文说明] DL/T 866-2015
-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第2部分:入炉煤粉样品的采取和制备方法 DL/T 567.2-2018
- 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DL/T 5035-2016
- 输变电工程接入系统设计规程[附条文说明] DL/T 5564-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for the design of civil structure of fossil-fired power plant DL 5022-2012 代替DL 5022-1993 主编部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2012年3月1日 国家能源局 公 告 2012年 第1号 按照《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经审查,国家能源局批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7部分:目视检测》等182项行业标准(见附件),其中能源标准(NB)3项、电力标准(DL)81项和石油天然气标准(SY)98项,现予以发布。 附件:行业标准目录国家能源局 二〇一二年一月四日附件:行业标准目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 84DL 5022-2012 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程DL 5022-1993 2012-01-042012-03-01…… 前 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09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09]163号)的要求,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西北电力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原《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 5022-1993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认真总结了火力发电厂工程的设计实践经验和2008年汶川地震中的震害经验,吸取了相关科研成果和我国电力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和设计管理单位的意见,最后经专家审查并修改定稿。 本标准修订后共有11章10个附录,保持了1993年版本的基本框架,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本标准适用范围由汽轮发电机组容量12MW~300MW修改为125MW~1000MW。 2.增加了第2章术语、第9章空冷器支架;取消了钢筋混凝土炉架的章节和相关内容,压缩了装配式厂房设计的篇幅;补充了主厂房屋面、楼(地)面活荷载600MW、1000MW级机组的取值。增加了屋面、楼(地)面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频遇值系数取值规定;增加了干煤棚、圆形封闭式煤场、封闭式运煤栈桥和空冷器支架挡风墙的风荷载体型系数。 3.新增了干灰库、封闭煤场、烟囱的钢排烟筒和弹簧隔振基础等内容,修订和补充了汽轮发电机基础构造措施、脱硫烟囱的烟气防腐设计规定。 4.抗震设计章节作了全面修订,增加了钢结构主厂房、烟囱和空冷器支架等内容。 5.新增了附录A、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K。 本标准中第1.0.6、3.1.6、3.1.8、5.2.1、5.2.6、5.4.1、7.2.8、11.1.2、11.1.5、11.1.6、11.1.15、11.2.1、11.3.5条为强制性条文,以黑体字标志,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原《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 5022-1993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由能源行业发电设计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65号,邮政编码:100120)。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 参编单位:(以章节先后为序)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山东省电力工程咨询院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以章节先后为序) 刘明秋 陈其春 马申 陈峥 潘炎根 周雷靖 何丽婷 李炳益 龙健 周丽琼 解宝安 贾军刚 李健 林娜 范振中 童建国 彭界隆 邢克勇 周建军 文良谟 于军 徐昆 王润民